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着陆瞬间
14时49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现场确认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身体状态良好。
神舟二十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204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纪录,其间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在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详解航天员应急返回方案
在太空中,如果飞船受损又无法立即修复,航天员该怎么办?
事实上,为了应对紧急情况,我国准备了“双箭双船”方案,确保航天员能够平安归家。
方案一: “神舟”二十号乘组可以改乘“神舟”二十一号的飞船返回地球。随后,再发射一艘备份“神舟”飞船,与空间站对接。
方案二: 受损的“神舟”二十号飞船先与空间站分离,然后发射备份“神舟”飞船上行对接,“神舟”二十号乘组搭乘新备份飞船返回。
本次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重返地球,采用的就是第一种方案。下面,一张长图帮你了解航天员应急返回流程。

▲图片来源:航空知识公众号(注:图中展示的是应急返回最快响应流程,约7天,不代表“神舟”20号返回任务的实际情况。)
神二十乘组回家分4步
神二十航天员乘组,今日下午已顺利返回东风着陆场。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神舟二十号三名航天员的回家之路。
神舟二十一号先后在19米、200米停泊点停泊,并完成180度的掉头。绕飞地球后,进入冲刺阶段,共有四组关键动作:
1.调姿
第一组动作先是一次调姿,飞船水平方向旋转90度。轨道舱和返回舱之间分离,轨返分离之后,飞船进行二次调姿。两次调姿、轨返分离,两分钟左右全部完成。随后,返回制动持续150秒到180秒。
2.“黑障区”
在距离地面约145公里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大约在120公里高度,进行配平攻角调整。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冲进大气层。由于和大气发生剧烈摩擦,返回舱如同一个火球在天际划过,在大约80至40公里高度,返回舱外面会形成一个等离子壳,导致地面与返回舱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断,这个阶段也被称为“黑障区”。
3.开伞
返回舱继续下降到10公里高度时,要执行第三步关键动作——开伞。开伞的过程是三级开伞,引导伞、减速伞,主伞。1200平方米的主伞打开后,返回舱下降速度降低到每秒7至8米。到大约6公里高度时,返回舱将防热大底抛掉。
4.着陆
第四步关键动作——着陆。距离地面1米左右时,四个着陆反推发动机会同时点火,返回舱进一步减速,最终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着陆。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航空知识微信公众号、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