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今天(10月24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据了解,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今天就会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们将参与后续的发射演练,与各个系统配合完成从待发到起飞全过程的所有操作。接下来,任务各系统将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等工作,确保火箭和飞船的状态和性能都能满足发射的需求。

针对进入冬季以来,低温、大风、扬沙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发射场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加强了发射塔架的密封性,并对整流罩的空调系统进行了升级。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王明称:“针对垂直大门升起、发射台以及塔架、回转平台、闭锁、打开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做了一些双想工作,确保此次任务圆满完成。”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赵磊表示,前期我们完成了火箭和飞船技术区的工作,从结果来看,参试各系统状态良好,今天船箭组合体垂直转运到发射区以后,我们会对飞船和火箭进行功能性检查,组织参加任务的各系统开展全系统的发射演练和全区合练,进一步检验系统间接口的匹配性、工作的协同性和流程的科学性,全部正常以后,实施火箭推进剂加注,最后点火和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孙艳秋称:“我们本发火箭有16项技术改进,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改进是光学导航系统全面升级,惯性测量组合的冗余度全面提升,反映火箭飞行可靠性有很大提升。”
现在,正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三名航天员,已进行有关交会对接的在轨训练,做好了迎接神舟二十一号到来的准备。在轨已经170余天,他们的成果如何?

多领域空间科学实(试)验顺利推进
在航天医学实验领域,乘组使用笔记本电脑、相关设备及软件完成了上下视野研究、执行功能训练、元认知监控研究等多项实验的行为测试。并通过脑电实验,获取相关实验项目所需数据,有助于揭示长期空间飞行对航天员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同时,他们还利用视功能测量仪主机、眼动仪和测试软件,开展了视觉运动重力表征等项目研究工作。乘组在轨完成了唾液样本采集与冻存相关工作,开展长期空间飞行肠道菌群变化对机体代谢及肠胃功能影响的研究;利用太空拉曼光谱仪,对尿液样本中的代谢组分进行检测,所采集信息将用于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相关特征代谢物指标体系和评判准则。

同时,乘组还开展了空间材料科学领域相关实验,完成了无容器柜实验腔体样品清理、样品更换,轴心机构电极维护、视窗盖镜片更换等工作;在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完成了第五批微生物防控技术培养芯片试验样品安装工作。
顺利完成4次出舱任务
在轨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还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4次出舱任务中,乘组不但完成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同时开展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还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验证了节点舱作为备用出舱口的性能,为未来多样化出舱任务提供了更多选择。
截至目前,航天员陈冬完成了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执行出舱活动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总时长超过380天,刷新我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的纪录,成为我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航天员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在健康维护与保障方面,乘组完成了腹部、肌肉、心血管等方面超声检查,获取数据有助于地面科研团队密切掌握航天员在轨健康状况。按计划,他们将在轨迎接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的到访,并完成在轨交接。针对返回任务,航天员们需要进行身体锻炼和医学检查调整身体状态,启动“强化锻炼”,逐步唤醒身体对地球重力的记忆。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