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地球上可观测的最亮彗星近期进入公众视野,它就是公转周期1300多年的C/2025 A6(Lemmon)彗星(以下简称“莱蒙彗星”)。
天文科普专家表示,这颗彗星会在10月21日过近地点,11月8日过近日点,这段时间前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它会在黎明或黄昏匆匆现身,感兴趣的公众可一睹这位“天外来客”的风采。

▲10月20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拍摄的莱蒙彗星新华社钱泊羽 摄
其实彗星本身并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每年都会有多颗彗星接近地球,但大部分因亮度不足或角度不佳难以观测。莱蒙彗星是今年以来观测到的最亮彗星,并且有望成为年度最亮彗星。
来自太阳系边缘的访客
这颗彗星是今年1月由美国莱蒙山天文台在一次例行巡天中发现的。最初它只是望远镜中一个黯淡的光点,随着轨道计算的深入,研究人员确认这是一颗周期长达1336.61年的长周期彗星,椭圆轨道偏心率为0.9956330。
初步的研究显示,莱蒙彗星来自奥尔特云,轨道极为扁长。奥尔特云是太阳系外围的冰封边疆,保存着数万亿颗原始小天体,这类彗星也被称为“太阳系边缘的神秘访客”。

▲10月22日在黑龙江省富锦市拍摄的莱蒙彗星新华社曲玉宝 摄
今秋最亮的彗星
发现之初,人们对莱蒙彗星亮度的期待并不高,但7月初之后,人们发现它的亮度已经超出预期,进而引发全球关注。近期,不少天文爱好者成功观测并拍摄到这位“天外来客”,从公布的照片看,莱蒙彗星的彗核呈绿色,彗尾很长,呈淡蓝色。
莱蒙彗星绿色的彗发尤其令人着迷。这种独特的颜色源于彗发气体中包含的氰化物和双原子碳,这些物质在接近真空的环境下被阳光激发而发出绿光。
由于彗星亮度取决于彗核中冰升华和尘埃释放的程度,因此,彗星的亮度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彗星观测的一大特点。有权威科学家推算,有很大的可能性,它会是今年秋天最亮的一颗彗星。
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表示,最乐观的预报,这颗彗星的亮度可能达到两等。所谓两等,应该说是一个很容易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彗星。常规的预报,这个彗星的亮度可能达不到这么亮,但亮度也在五六等以上,应该是今年非常亮的一颗彗星。
“对于像莱蒙这样长周期或首次被发现的彗星,天文学家缺乏其过往行为的详细数据,难以准确估计其彗核的活跃程度,这也增加了预测难度。“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系讲师、天体物理学博士刘念解释,彗星的亮度预测存在差异:“彗核本身的活动性是最大的变数。”
他表示,彗核由冰、尘埃和岩石构成。当其接近太阳时,太阳热量会使彗核中的冰直接升华成气体,并喷发出尘埃,形成彗发和彗尾。其次,彗核的大小从数百米到数公里不等,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以及喷发的剧烈程度都会显著影响其亮度。如果彗核活动剧烈,喷发大量尘埃和气体,亮度可能会远超预期;反之则可能较暗。彗星的亮度还取决于它与太阳的距离和与地球的距离,亮度大致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
日落后的西北方低空可见
刘念介绍,10月下旬,莱蒙彗星将出现于日落后的西北方低空。其具体位置会逐日移动,从天琴座经天鹅座向仙王座方向移动。由于位置较低,所以观测时选择西方无明显遮挡物的开阔地点至关重要。我国多数地方原则上都可见,但观测效果有差异,比如北纬48度以上的地区,如新疆、内蒙古、黑龙江部分地区观测条件更优。
刘念表示,在天气极佳、光污染极小的条件下,公众有望用肉眼直接看到这颗来自太阳系边缘的“冰雪访客”,但更推荐使用口径42mm或更大的双筒望远镜进行观测:“它集光力强,视场大,便于寻找。小型天文望远镜可尝试观测更多细节,但视场较小,定位难度略高。”
由于视网膜周边对弱光更敏感,他建议在观察暗弱天体时尝试用眼睛的余光去看,有时更容易发现目标。刘念表示,选择郊外、山区或高原等远离城市灯光的黑暗观测地点,是成功观测的关键之一。在到达观测地点后,需耐心适应黑暗环境,至少让眼睛适应20-30分钟,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夜视能力,看到更多细节。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封面新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