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正文
诺奖再次授予“免疫”!免疫系统越强越好?这些疾病都是因为它太强了
2025-10-0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9611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日本的三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原创发现。三位获奖者揭示了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刹车机制”——调节性T细胞,这些细胞能防止免疫系统误伤自身,从而维持身体的免疫平衡。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曾授予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科学家。

▲10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现场,三名获奖科学家的照片和名字显示在大屏幕上

他们的研究再次提醒我们:强大的免疫系统固然重要,但“火力全开”并不一定更好。如今,众多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博主宣传保健品和各种生活妙招时,都或多或少地声称能“增强免疫系统”以保持健康、抵御疾病。那么,免疫力真的多多益善吗?

其实,免疫系统的健康在于精准的调控。当免疫反应不足时,我们容易受到感染或疾病侵袭;但免疫反应过度或盲目攻击时,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过敏、自身免疫病,甚至危及生命的炎症反应。一个真正健康的免疫系统不能是“脱缰的野马”,而是需要一套精密的调控系统,既能有效识别“敌人”,又懂得何时“收手”。

自身免疫疾病:“敌我不分”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动态防御系统,由细胞与器官组成的复杂网络协同保护机体,通过识别和处理各种传染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来保护身体。各种免疫细胞如同永不休息的巡逻队,在全身搜寻感染源与组织损伤。

为了应对广泛的病原体,免疫系统会产生大量能够识别不同“靶标”的免疫细胞。比如,B细胞与T细胞堪称免疫系统的“特种部队”,在清除致病源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由于免疫系统无法预知可能遇到何种病原体,这些免疫细胞的靶标是随机生成的。

▲免疫T细胞作为“新兵”在胸腺中“训练”时,若被发现“敌我不分”,则会被及时“销毁”,避免它们将来在身体里“搞破坏”,引发自身免疫病(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委员会)

当一种免疫细胞首次遇到携带对应靶标的病原体时,它会进行复制,从而产生大量能够识别相同靶标的细胞。这为免疫系统提供了足够的细胞来遏制和杀死该类病原体,同时也储备了能在未来快速识别该靶标的细胞。

随机产生靶标的细胞所带来的副作用是,有些免疫细胞会识别我们体内的自身靶标。在正常情况下,新生的免疫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需经历筛选,确保不会对健康细胞误施攻击。任何针对自身组织产生反应的B细胞或T细胞,都会在“新兵训练”过程中被清除。但是,若这些细胞侥幸逃脱,就可能倒戈相向,对机体发动错误的自身免疫攻击。

这些细胞在对健康细胞开展攻击时,以为是在攻击病原体——于是它们引发了自身免疫疾病。每种自身免疫疾病,都是免疫细胞攻击体内不同靶标的结果:

·1型糖尿病

约10%-15%的糖尿病患者属于1型糖尿病。这种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β细胞所致(在2型糖尿病中,β细胞仍然存在,但不再对身体的胰岛素需求做出适当反应)。β细胞正常情况下会产生胰岛素,而在没有胰岛素的情况下,身体开始使用脂肪作为替代能源,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的潜在致命状况。1型糖尿病通常通过注射胰岛素和监测血糖水平来治疗。

·多发性硬化症

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被一层称为髓鞘的保护性覆盖物包裹,髓鞘使得神经信号能够快速传递。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免疫系统攻击并损害髓鞘,干扰信号传导,导致各种各样生理和精神上的症状。由于自身免疫攻击的模式可能因人而异,导致该疾病形式有所不同。目前,药物只能减缓疾病进展和缓解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同形式的关节炎有不同的病因,但类风湿关节炎是出现了针对关节内“靶标”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免疫细胞攻击关节表面,损害通常覆盖在骨骼上的软骨,导致骨骼直接摩擦骨骼。这会对骨骼和关节周围的组织造成永久性损伤,引起疼痛并降低活动能力。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包括:狼疮(影响皮肤、关节和血细胞)、血管炎(影响血管)、干燥综合征(导致眼干口干)、炎症性肠病(影响消化道)、慢性疲劳综合征(引发极度疲惫、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随着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具有潜在的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疾病的数量也正在增长,越来越多传统上认为与免疫系统无关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发作性睡病,也正被发现可能有自身免疫因素。

目前,自身免疫疾病的疗法主要旨在阻断炎症,或用药物替代患者丧失的功能。只有通过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调控,才能提供改进的疗法并最终治愈这些疾病。今年诺贝尔奖得主所发现的调节性T细胞(Treg),正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关键“刹车”,它们帮助身体抑制这种“敌我不分”的错误攻击,让免疫反应维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为开发更精准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方法奠定了基础。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目前一些基于相关发现的疗法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过敏反应:“小题大做”

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不仅意味着身体无法区分“自己人”(健康细胞)与“入侵者”,有时也会导致人体对通常无害物质产生过敏反应,例如灰尘、霉菌、花粉、宠物毛发或某些食物等,具体表现可能包括: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引发打喷嚏、流涕、鼻痒和流泪。

·哮喘:气道变窄或肿胀,并被过多黏液阻塞,导致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

·特应性皮炎(湿疹):皮肤出现干燥瘙痒的斑块。

哮喘和过敏,常常与自身免疫疾病混淆。但它们并不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的,因为过敏的过程并非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细胞,而是它们对不致病的靶标(如过敏性哮喘中的花粉或食物过敏中的花生蛋白)过度反应所致。

过敏反应与一种名为肥大细胞的免疫细胞密切相关。肥大细胞广泛分布在我们皮肤以及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可以保护人体免受寄生虫侵害。在现代社会中,寄生虫感染少了,它们反而容易被无害物质(如花粉、尘螨、食物蛋白)触发,导致过敏反应。

当肥大细胞被激活时(无论是被寄生虫,还是在过敏反应中被过敏原激活),它会释放一种名为组胺的化学物质。组胺会引发炎症反应,招募白细胞聚集到附近区域,导致黏液分泌和血流量增加,并可能引起肌肉收缩来试图排出病原体。分布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肥大细胞还会引发咳嗽、打喷嚏、呕吐和腹泻。

细胞因子风暴:“过犹不及”

虽然强有力的免疫系统通常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但有时对感染的过度反应,反而会对健康人构成威胁。比如,“细胞因子风暴“通常是导致原本健康的年轻人死于流感的原因。

那么,什么是细胞因子风暴?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立即启动,动用多种细胞攻击“入侵者”。为了协调抗感染行动,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需要相互通信。它们通过释放一组被称为细胞因子的蛋白质作为“化学信使”来实现这一目的。细胞因子不仅指挥免疫细胞行动,还促使身体生产更多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身体免疫反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也会引发大家熟悉的众多感冒症状——诸如发烧、炎症、流鼻涕和身体疼痛等。

在严重流感病例中,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失控。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促使身体制造更多免疫细胞,而这些新细胞又释放会更多促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生成的这种正反馈循环可能导致“细胞因子风暴”——过量的细胞因子导致器官损伤(特别是肺和肾脏)甚至致命的过度免疫反应,尤其在免疫力旺盛的年轻群体中。

目前,科学家正逐渐深入了解流感范畴之外的细胞因子风暴。肿瘤学中,一些有效的免疫疗法会触发大规模免疫反应。因此,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因子风暴的成因与遏制方法,对于癌症疗法的发展也非常重要。这也再次印证了今年诺贝尔奖研究的核心思想:免疫系统就像一位保护身体的“武林大侠”,如果“修炼内功”时只顾使用蛮力,忘了收放与克制,就可能会“走火入魔”反噬自身。

来源:北京科技报

撰文:记者 丁林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推荐阅读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破解人体免疫系统 “不误伤” 密码
2025-10-06 诺贝尔奖官网、科技日报等
HPV疫苗即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些知识点要了解→
2025-09-16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养脾胃,强体质:如何通过中医增强老年人的免疫系统?
2025-09-12 北京科技报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mRNA疫苗平台 可显著增强身体免疫反应
2025-08-31 科技日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