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黄家艺
在骨科门诊,笔者经常会遇到因骨质疏松前来就诊的患者。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易碎和易于骨折,尤其在中老年人中更为普遍。那么,骨质疏松患者究竟该如何补充营养,维持骨骼健康呢?
一、钙:骨骼的基石
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骨质疏松患者通常需要增加钙的摄入量,以补充体内的钙流失。成人每天建议摄入1000~1200毫克的钙。富含钙的食物有很多,比如乳制品,牛奶、奶酪、酸奶都是很好的钙来源;豆制品中的钙含量也较为丰富,像豆腐、豆浆等;还有绿叶蔬菜,如菠菜、西蓝花等也是不错的选择。然而,不同人群对钙的吸收能力有差异,老年人的胃肠吸收功能减弱,普通钙剂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带来胃肠不适或钙质吸收率低下的问题。此时,植物来源的钙,如深海鱼类、豆类和绿色蔬菜中的钙质,是更好的选择,它们不仅能帮助维持骨密度,还能有效减少钙流失。
二、维生素D:钙的“运输大队长”
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就像是钙吸收的领路人,负责将肠道中的钙送到血液中,再送入骨骼中储存。如果体内维生素D不足,哪怕摄入再多的钙,也只能大部分排出体外,无法进入血液,更别说沉积进骨头里了。全球范围内,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是高危群体。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人,骨折风险比正常人高30%以上。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约80%依赖阳光照射皮肤合成,只有20%来源于饮食。每天晒15~20分钟的太阳,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很多人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肝油、蛋黄、三文鱼、强化乳制品等。如果这些方法仍不足以满足需求,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但要注意剂量,过量摄入可能对身体不利。
三、蛋白质:骨骼的钢筋
很多人以为骨骼和蛋白质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骨骼的基础框架是由胶原蛋白构成的,钙只是附着在胶原蛋白上的矿物质。没有足够的蛋白质,骨骼就像缺了筋骨的木架子,光靠钙是撑不住的。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也非常重要。骨质疏松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帮助维持肌肉和骨骼的强度和质量。成年人每天应摄入约46~56克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肉类、鱼类、禽类、蛋类和豆类等。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很多人为了清淡饮食而减少肉类摄入,导致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足,这不仅会造成骨量流失,还会让肌肉减少,增加跌倒风险。
四、其他营养素:骨骼健康的小助手
除了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之外,骨质疏松患者还需要注意摄入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K、镁、锌等,这些营养素对于骨骼健康也非常重要。 维生素K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它对骨骼代谢有重要作用,就像是钙的粘合剂,负责把钙牢牢贴在骨骼上。一项研究显示,维生素K摄入不足的人群中,骨密度下降的比例显著增加,髋部骨折风险高出近50%。特别是老年女性,绝经后骨流失加快,如果维生素K不足,骨质疏松的速度会更快。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人们比较容易从食物中获取这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绿叶蔬菜、纳豆等食物获取维生素K。镁是骨骼健康的隐形战士,在骨骼结构中扮演着稳定剂的角色。镁不仅帮助钙沉积到骨骼上,还能调节骨代谢。如果镁摄入不足,钙可能被随意排出体外,导致骨骼密度下降。研究显示,镁摄入不足会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尤其是中老年人,膳食中的镁含量往往低于推荐量。镁的来源有深绿色蔬菜、坚果、全谷物和豆类等。
结语
骨质疏松患者补充营养要因人而异。保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摄入咖啡因等健康生活方式,对防治骨质疏松很关键。病情严重者,需遵医嘱药物治疗。希望大家重视骨骼健康,合理补充营养、健康生活,远离骨质疏松。
(单位: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