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陈政
现在门诊里腰间盘突出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在诊断后都会问“医生,平时我该怎么办,是不是只能躺着?”实际上,腰间盘突出并不可怕,怕的是坏习惯可能会加重它。让我们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入手,学会科学护腰。
认识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就像是每节腰椎之间的“软垫”,负责保护我们的腰部。而当纤维环破裂,内部的髓核突出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时,就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痛,且在弯腰、咳嗽或打喷嚏时更容易加重。而当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到坐骨神经时,还可能会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甚至无力,严重时还会导致不能够正常走路和大小便功能障碍。从发病原因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并非偶然。长期的不良姿势、年龄增长导致的椎间盘自然退化、重复性运动或肥胖、遗传易感性等,都可能会加剧腰椎磨损,从而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日常姿势中我们如何护腰
坐:这样坐,腰不遭罪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坐姿其实在悄悄伤害腰部,比如喜欢弯腰驼背、双腿交叉或跷二郎腿、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这样虽然很舒服,但长此以往会增加腰椎负担,加速椎间盘的磨损与退化。正确的坐姿是让腰部尽量紧贴椅背,如果椅子本身没有腰托,可以在腰后加一个靠垫,帮助腰部保持自然前凸。同时,双脚最好平放在地面上,膝盖与髋部大致在同一水平。在挑选椅子时,要特别关注腰部的支撑效果和与身体的贴合度。一把好椅子应该让臀部完全贴合椅面、腰部不悬空,且坐垫硬度适中、透气。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坐得再舒服也不要久坐。最好每隔30~40分钟就站起来活动5~10分钟,这样才能有效缓解腰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站:别弯腰驼背
站立时如果姿势不对,特别是含胸驼背、单腿稍息等都会增加腰部的负担,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隐患。正确的站姿应该是挺胸收腹,双肩自然放松,眼睛平视前方。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让身体重量均匀分布在两条腿上。同时,可以试着加强核心锻炼,这样能更好地分担腰椎压力。一般来说,不建议连续站立超过1~2小时。如果是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时间站立,比如老师、售货员等,可以试着做一些小动作来放松,比如踮踮脚、转转脚踝或者换脚站立,两条腿轮流歇一歇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腰部的受力,缓解腰腿的疲劳。
走:好好走路也是锻炼
走路是最简单的运动方式,但姿势不对反而可能伤腰。正确的走路姿势应当是身体挺直,目视前方,手臂摆动与脚步协调一致。走路时脚步要轻,不要跺脚也不要拖着走。每迈出一步,尽量先让脚后跟着地,然后过渡到脚掌,最后脚尖蹬地,这样能分散压力,保护关节和肌肉。同时,要选一双舒适、缓冲性能好的鞋子,也能更好地保护臀部和膝关节。
睡:让腰彻底放松一下
睡眠是身体恢复的关键,床垫的软硬度和睡姿都非常重要。床垫不是越软或越硬越好,而是要软硬适中。怎么判断呢?躺下后腰部与床垫之间没有明显空隙,手掌可以刚好伸入腰下且不觉得硌得慌,翻身也轻松,那就比较合适。像乳胶床垫、硬度适中的弹簧床垫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仰卧和侧卧的睡姿更适合护腰:仰卧时可以在膝盖或者腰下垫一个枕头,帮助腰部放松;侧卧时,可以在两腿之间夹一个枕头,这样有利于脊柱自然对齐、减少腰椎压力。
其他护腰小方法
佩戴腰围:在腰突急性发作或腰腿痛症状较重时,可以短期佩戴腰围来辅助治疗。但注意不要长期依赖,以免腰部肌肉萎缩。
注意保暖:平时做好腰部保暖,避免受凉。秋冬穿得暖和一些,夏天尽量不睡凉席、不让空调对着直吹。
注意饮食:多吃一些富含钙、维生素B族、维生素C、蛋白质、补肾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鱼虾和新鲜的水果蔬菜,这些有助于强化骨骼,维持腰椎的稳定性。
增强腰背肌肉力量:强健的腰背肌是天然的护腰。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腰背肌肉锻炼,如游泳、小燕飞、五点支撑、倒走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伤腰。
健康生活,从腰做起,贵在坚持。
(单位:东莞广济医院,省市:广东省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