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要闻 正文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2025-09-21 来源:北京日报 阅读量:4.4万

到中关村智造大街品尝机器人递来的咖啡,在东升大厦打卡前沿技术展,钻进首钢园三高炉里观看一场全域沉浸投影技术带来的“钢铁的故事”……9月17日,记者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主题采访活动中获悉,本次活动聚焦“创新文化”,展现了本市在推动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方面的进展。

提起创新文化,人们的目光总会聚集到地处海淀创新核心区的东升镇。从“工业大院”变身为“科技园区”,这片土地实现了“瓦片经济”向“科创高地”的迭代升级。

走进东升大厦,阳光透过中庭的玻璃屋顶洒落至地面,三五名市民正饶有兴致地观看大厦一层的科技展览,另一旁的办公区则不时有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穿梭其间。科技和文化空间在此交汇、交融,现在这一空间有了个新名字——AI原点社区。

“您看,这项空中成像技术不仅面向市民展出,在我们的办公区也有实际应用。”工作人员介绍,研发这项技术的企业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米塔视界,应用该技术,无需实体屏幕或投影介质,在空气中就能直接形成三维影像。而东升大厦内的电梯按键也应用了这一技术,人们只需触碰空气中的影像,不用接触实体按键就能操控电梯。

记者注意到,展厅入口处的显示屏上还预告了本月将在这里举行的科创活动——“AI+物流”沙龙、AI跨界创想社群碰撞之夜、可视计算媒体研讨会……“如今我们已经举办了130多场活动,入驻园区的企业都特别积极地参与其中,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AI原点社区已引入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学院等顶尖科研机构,集聚人工智能企业210家,汇聚科研、技术、产业等领域相关人才6000余人。不仅如此,AI原点社区空间也在同步焕新升级,周边31个公共空间及内部楼宇改造项目已完成,累计实现约1万平方米的环境提升,推动了康养小屋、无人巡检机器人、IPV6国际互联网、冰激凌机器人等20余个智能场景落地。

来到石景山区首钢园内的RE睿·国际创忆馆,一群“数字造梦师”正在用全新的数字技术,赋予这一工业遗存全新的活力。

步入展馆,500平方米、纵深超20米的影像空间呈现在观众面前,名为《重返·圆明园》的光影展览正在此上映。曾经的炼铁筒仓,在光影和音乐中化身舞台幕布,观众以数字复原研究者的视角,跟随光影变幻见证了圆明园海晏堂遗址在数字世界中焕发生机。

据介绍,自2020年7月开馆以来,RE睿·国际创忆馆已经完成7个主题大展,开发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原创课程2门,筹办文化专题活动及文化论坛数十场。

数字艺术的魅力还在延续。今年9月,首钢园三高炉更新改造完成,并由RE睿·国际创忆馆的运营方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继续投资运营。新开放的RE睿·三高炉数字博物馆将最大限度地保留工业历史痕迹,将这座对北京乃至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功勋高炉”转变为数字文化综合体。

“我们将创新性采用2.5D投影技术,通过等轴测投影和斜向投影,巧妙地转动视角,使历史场景生动可见。”工作人员介绍,在听觉上将采用5.1声道环绕立体声系统,极大提升观众沉浸体验的真实感。“三高炉将以前沿的数字语言和跨界体验引领北京文化新消费浪潮,塑造‘可观、可玩、可购、可沉浸’的文旅消费新范式。”工作人员说。

石景山区在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探索还在继续。记者了解到,石景山区科幻产业正在加速崛起,现已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36家,2024年科幻产业实现收入153亿元、占全市近1/3,成为全市“一核多点”中的“一核”。未来,石景山区计划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专项基金与4亿元文化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加速前沿技术转化与精品内容孵化。

来源:北京日报

撰文:记者 鹿杨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推荐阅读
沉浸式体验前沿科技!朝阳科技文化嘉年华来啦
2025-09-17 北京朝阳微信号
朝阳科技文化生活节将至,可沉浸式体验VR火箭发射观礼
2025-09-17 北京日报客户端
活力中国 | 工业遗存新生,科幻聚力前行,北京科技文化产业融合焕新
2025-06-23 北京科技报
北京市五路居第一中学举办第二届科技文化节
2016-06-21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