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系列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展。此次活动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联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举办,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的40余名“科技小记者”积极参与。
小记者们通过参观心理研究所所史展、体验“心理梦工厂”、聆听科学家精神讲座及参加新闻写作培训,深刻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并对科学家精神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是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心理服务工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同时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支撑单位,设有健康与遗传心理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社会与工程心理学3个研究室。心理所在心理健康服务以及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代代优秀的科学家在此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小记者们首先参观了心理研究所所史展。在讲解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依次走访了探索启程、创业报国、砥砺奋进、跨越发展及展望展厅。展厅中陈列的珍贵手稿和实物,结合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图文资料,让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心理所的发展历程,记住了潘菽、丁瓒、荆其诚等老一辈心理学家的名字,更深深感受到一代代科学家为实践使命担当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小记者们参观心理研究所所史展
第二站,小记者们来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梦工厂”科普基地。作为国内首个以心理健康传播为目的,集科普展览展示、科教活动、科技产品转化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心理梦工厂”承担了中国科协“心理与健康”大型科普展览、北京市科协心理学户外科普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多项科普任务。
▲小记者们走进心理梦工厂
在“心理梦工厂”,小记者们被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可互动设备深深吸引。他们认真聆听讲解,通过各类展项深入了解心理学知识及其原理,探索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应用。讲解结束后,大家分组自由体验,根据个人兴趣参与不同的心理健康活动,切身感受心理学的实用价值。
随后的科学家精神讲座中,讲解老师通过介绍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潘菽的人生经历、科研成就及奖掖后人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青年时期潘菽曾赴美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投身于我国心理学学科建设。在心理学发展遭遇困境时,他连续撰文为学科正名,使心理学立足国内。他曾提出心理学是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这一观点被学界广泛接受;他所著的《心理学简札》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百科全书”,为学科现代化奠定理论基础;直至晚年,他仍心系学部发展,建言献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心理学事业。
▲小记者们参与科学家精神讲座
聆听了潘菽先生的故事,小记者们无不流露出深深的敬佩之情。在他们心中,潘菽先生不仅是一位可敬的科学家,更是推动我国心理学事业不断前进的楷模。
▲小记者们合影留念
为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开展“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系列活动。活动计划走进多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引导青少年近距离接触科学家、深入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深刻感悟科学家精神,从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来源:北京科技报
撰文:记者 李晶
摄影:张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