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睡眠时腿老抽动?警惕不宁腿综合征
2025-04-0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万

撰文/尤林

夜深人静,当你在被窝里酝酿睡意时,双腿突然像被蚂蚁爬过般发痒,或传来难以忍受的酸胀感,必须起身活动才能缓解——这样的经历是否让你彻夜难眠?神经内科门诊中,不少因“夜间腿抽筋”“腿不舒服影响睡觉”就诊的患者,最终被确诊为不宁腿综合征。这种易被忽视的睡眠障碍,正悄悄偷走人们的优质睡眠,影响身心健康。

一、不宁腿综合征:并非简单的“腿不舒服”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核心特征是腿部出现难以形容的不适感,且伴随强烈的活动欲望。患者常描述为“虫爬感、酸胀感、刺痛感、烧灼感”,像腿里藏着躁动的小虫子,只有走动、揉搓或拍打才能暂时平息。

这种不适在休息或静止时加重,夜间卧床时达高峰,活动后明显减轻。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睡眠中腿部不受控制地抽搐,每次持续几秒到几十秒,一夜可发作数十次甚至上百次,让人陷入“越想睡越难受,越活动越精神”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二、哪些人容易被“盯上”

不宁腿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老年人发病率更高,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多与遗传相关,部分患者存在特定基因变异,家族成员患病率为普通人群的3~6倍。这类患者起病隐匿,症状逐渐加重,青少年发病者病程往往更长,治疗较复杂。

继发性与多种因素相关,常见诱因有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影响多巴胺代谢);慢性肾病、糖尿病(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或代谢紊乱);妊娠(尤其孕晚期,激素变化和血液循环负担可能诱发);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抗过敏药等药物;长期熬夜、作息紊乱或精神压力过大等。

三、别让“腿不安”拖垮全身健康

很多人将症状误认为“缺钙”“老寒腿”或疲劳,自行处理却收效甚微。长期忽视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睡眠质量下降是直接影响,夜间反复醒来导致深睡眠不足,白天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老年人可能因睡眠障碍增加跌倒风险,职场人群则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此外,研究表明,不宁腿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关联。长期睡眠紊乱导致血压、血糖波动,加重代谢负担,形成“疾病-睡眠差-病情加重”的恶性循环。

四、科学应对:从诊断到改善

若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夜间腿部不适感每周至少3次,持续超1个月;休息时出现或加重,活动后缓解;影响睡眠或日常生活;伴随明显周期性肢体运动。

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结合血清铁蛋白检测(排查缺铁)、睡眠监测等诊断。在进行睡眠监测时,通常会记录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心电、肌电等多项指标,以此精准判断睡眠中腿部抽搐的频率和程度。确诊后,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方案。轻度患者可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咖啡因、酒精和烟草,减少睡前3小时兴奋性活动;睡前温水泡脚或腿部拉伸;保持规律作息;缺铁者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药物治疗,常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等,需遵医嘱规范使用,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用药期间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五、预防大于治疗:守护双腿的“安宁”

健康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可通过这些方式降低患病风险:坚持快走、游泳、瑜伽等适度运动(避免睡前2小时剧烈运动),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控制慢性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积极治疗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日常可多吃富含铁的瘦肉、动物肝脏及富含镁的坚果、深绿色蔬菜,睡前按摩腿部促进放松。

孕期女性要补充营养,保证铁、叶酸摄入,定期产检,出现腿部不适及时告知医生。用药时谨慎选择,避免长期服用可能诱发该病的药物,必要时提前与医生沟通病史。

睡眠是身体修复的重要时段,当双腿夜间“抗议”时,别归咎于疲劳或衰老。及时识别信号,科学干预,才能让入睡安稳,让双腿重获“安宁”,让身体充满活力,更好地享受生活。

(单位:辽宁省金秋医院,省市:辽宁省沈阳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盛大启幕 开启科普“全月深耕” 新征程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