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龙先绣
在当今社会,“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越来越多中青年也正悄悄迈入这个群体。不少人一听说自己“三高”,第一反应就是去吃药,第二反应就是吃饭变得特别小心,甚至出现“啥都不敢吃”的焦虑。但其实,合理控制饮食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吃”,而是在生活中做出更聪明、更科学的选择。吃得对,不仅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更能帮助维持身体整体平衡,提升生活质量。
所谓“三高”,实质上都和身体代谢出了问题有关,而饮食习惯恰恰是影响代谢的重要因素。吃进去的食物,直接决定了血管中的脂肪是否过多,血液中的糖分是否超标,以及血压是否稳定。对于三高人群来说,饮食既不能放任无节制,也不必一味压抑和清苦。关键在于“吃得巧”——搭配合理、定量适中、营养均衡,这才是长期可持续的健康之道。
首先要提醒的是,“管住嘴”不是只吃青菜白粥。很多人刚发现自己有三高,就盲目减少主食和油脂摄入,甚至每餐只吃水煮菜和水果。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清淡健康,实际上却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体力下降,甚至血糖波动更加剧烈。三高人群需要的是“吃对碳水化合物”,而不是一味“戒掉碳水”。日常可以将精白米饭替换为糙米、小米、燕麦、玉米等全谷类,或者将白米饭掺一半杂粮,这样不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还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延缓饥饿感。
除了主食,蛋白质的摄入也不能忽视。有的人为了“减脂降糖”,连鸡蛋、豆腐、肉类都不敢吃了,其实这是不必要的。优质蛋白反而对控制血糖和脂代谢有帮助,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来源。可以多吃一些鱼类、豆制品、鸡蛋、瘦肉等,尽量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如香肠、腊肉等。这些加工食品往往含有较高的钠、脂肪和添加剂,对血压、血脂都不友好。合理搭配蛋白质,不仅有助于修复身体组织,还能提高饱腹感,减少多余摄入。
油脂并非“洪水猛兽”,但必须“挑着吃”。三高人群要控制油的总量,同时注重油脂的质量。烹调油建议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避免使用动物油、棕榈油等饱和脂肪含量高的油类。煎炸食物尽量少吃,能蒸就蒸、能炖就炖,清炒也好过油炸。此外,坚果虽然是健康脂肪的好来源,但高热量不容忽视。每天一小把(约10克)即可,坚果类宜选择原味、不加盐的类型。
盐和糖的控制是三高人群饮食的重点。很多人以为自己吃得不咸,但忽略了“隐形盐”——如酱油、豆瓣酱、火锅底料、腌制食品等,其中钠含量极高。日常建议减少加工调味品的使用,学会用葱姜蒜、香料、醋、柠檬汁等方式提味,既减盐又不失口感。糖的部分也要警惕,尤其是含糖饮料、甜点、奶茶、蛋糕等快速升糖食品,要尽量少吃。对于有高血糖倾向的人来说,即便是“纯果汁”也不推荐,因为去除了纤维的果汁升糖速度非常快。
蔬菜和水果是三高饮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蔬菜每天建议摄入不少于500克,尤其是深绿色叶菜和颜色丰富的蔬菜,如西蓝花、胡萝卜、菠菜、芹菜、茄子等,富含多种抗氧化成分,有利于保护血管。水果虽然含有天然果糖,但合理摄入不会造成血糖剧烈波动。建议每天食用200~300克低糖水果,比如苹果、梨、橙子、猕猴桃、火龙果等。吃水果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大量进食,控制总量才是关键。
吃饭的节奏和时间同样重要。很多三高人群是“饿了就猛吃,忙了就不吃”,这种忽上忽下的饮食节奏,对血糖和血脂波动非常不利。建议规律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晚饭不宜过晚过饱,最好在睡前3小时完成,避免夜间血糖升高和脂肪堆积。细嚼慢咽也非常重要,吃得快不仅容易吃多,还会影响消化和餐后代谢。
科学的饮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长期投资。三高不是靠一两天的节食就能扭转的,而是靠每一天的合理选择一点点改善的。如果你是三高人群之中的一员,请不要被“什么都不能吃”的恐惧束缚,也不要陷入“饿着就能治病”的误区。从现在开始,踏实吃饭,让饮食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负担。吃得好,不是要吃得贵,而是吃得对。用最简单的食材,守护最长远的健康,你也可以轻松做到。
单位:北海市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
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