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沈丽
胃肠镜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可以直观观察消化道黏膜、发现异常病变。然而,儿童的胃肠道清洁情况直接影响检查效果,未充分清洁可能导致视野不清、漏诊病变,甚至需要重复检查。清肠药是保证胃肠道清洁的重要环节,但儿童对药物耐受性差、配合性有限,因此如何科学、安全地服用清肠药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明确清肠药种类及作用机制
清肠药主要分为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和润滑性泻药三类。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PEG)通过增加肠腔内水分,稀释肠内容物,使粪便松软,适合大多数儿童使用;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主要通过刺激肠壁促进蠕动,加快排便;润滑性泻药则在肠道表面形成滑膜,帮助粪便顺利排出。儿童胃肠镜检查前,医生通常会选择安全、温和且可口的渗透性泻药,并根据儿童年龄、体重及肠道功能制定剂量方案。
家长在准备过程中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溶解方式、服用时间及剂量范围。不同品牌和制剂类型的泻药可能口感不同,有的需要混合果汁或温水服用以改善味道,减少儿童抗拒。此外,清肠药的服用通常分为两次或多次进行,以逐步清空肠道,同时减少腹胀、腹泻引起的不适。明确药物类型与作用机制,有助于家长合理安排服用时间,提高依从性,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和方式
清肠药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种类和剂量,还与服药时间和方式密切相关。通常,儿童应在检查前一天开始清肠,根据医嘱分两次服药:第一次在下午或傍晚进行,可帮助肠道初步排空;第二次在检查前4~6小时完成最后剂量,以确保肠道彻底清洁。家长必须严格遵守医嘱,切勿自行提前或延迟服药,否则可能导致肠道残留过多,影响镜下视野,或引发腹泻加重、脱水风险升高。
服药方式同样需要科学安排。对于年幼儿童,可将清肠药与适量果汁或温水混合,分多次慢慢喂服,避免一次性大量吞服引起呕吐或不适。整个服药过程中,应鼓励儿童小口饮用,并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反应。若发生呕吐,可适当延长服药间隔或酌情调整剂量,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后续方案。
此外,在清肠期间,儿童应保持适度活动,如轻轻走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加快排空过程。同时应保证充足饮水,以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通过科学安排服药时间与方式,结合适量活动和水分管理,可显著提高清肠效果,为胃肠镜检查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减轻儿童不适,提高配合度。
注意安全与饮食配合
服用清肠药期间,饮食和水分管理对儿童胃肠镜检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检查前一天,应为儿童安排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饭、果泥、面条、去皮蒸蔬菜等,避免高纤维、油腻、辛辣或难以消化的食物,这些可能增加肠道负担或影响清肠效果。同时,严格遵医嘱,避免摄入奶制品、巧克力或深色饮料,因为这些食物和液体可能导致肠道残留,影响镜下观察。
在服药过程中,适量饮水可帮助药物充分溶解并促进肠道排空,但应分次小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引起腹胀或呕吐。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体征,包括腹泻频率、呕吐情况、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剂量或服药方式。
此外,心理安慰同样重要。通过向儿童耐心讲解清肠药的作用和必要性,可以缓解恐惧和抗拒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家长可陪同鼓励,让孩子在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下完成服药。科学安排饮食、控制水分、关注体征并提供心理支持,能够最大化清肠效果,减少不适和并发症,为儿童胃肠镜检查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提升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儿童胃肠镜检查前的清肠药服用是确保检查质量的重要环节。明确药物类型和作用机制、合理安排服药时间与方式、注意饮食和安全管理,是家庭护理的核心要点。家长在专业指导下科学操作,既能提高检查顺利率,又能减轻儿童不适和焦虑,为精准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可靠保障。
(单位:曲靖市妇幼保健院,省市:云南省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