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鲁炳权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亿,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仅关乎个人生活质量,更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看似普通,却对老年人有着极大的威胁,而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其必要性值得深入探讨。
流感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变异性,每年都会引发季节性流行。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衰退,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减弱,使得他们成为流感的易感人群。据统计,老年人感染流感的概率是年轻人的3~4倍。一旦感染流感,老年人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加重老年人原有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还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表明,因流感相关并发症住院的患者中,老年人占比超过60%,病死率也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以某养老院为例,在未组织集中接种流感疫苗的年份,流感季院内老人感染率高达35%,多例重症患者需转至医院救治;而在全员接种疫苗后,感染率骤降至8%,且无重症发生,这直观体现了疫苗的防护作用。
接种流感疫苗能够显著降低老年人感染流感的风险,即使不幸感染,也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疫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流感病毒时,这些抗体就会迅速识别并中和病毒,从而保护机体免受侵害。临床数据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后,老年人感染流感的风险可降低40%~60%,因流感导致的肺炎发生率降低30% 左右,因流感相关疾病住院的风险降低20%~30% ,全因死亡率降低约25%。
除了对个体健康的保护,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还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老年人常常聚集在养老院、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一旦流感在这些人群中传播,极易引发大规模的暴发流行,不仅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还会对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当老年人接种疫苗后,群体免疫屏障得以建立,这不仅保护了接种者自身,也间接保护了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等,从而有效控制流感在社区中的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然而,目前我国老年人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相关调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20%,与发达国家60%~70%的接种率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部分老年人及家属对流感的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流感只是普通感冒,无需特殊预防;另一方面,对疫苗的安全性存在误解,担心接种疫苗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实上,流感疫苗经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和质量检测,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疼痛、低热等,通常在1~2天内即可自行缓解。
为提高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医保报销等政策,降低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经济负担;医疗机构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流感及疫苗接种知识,同时优化接种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接种环境;社区也应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高老年人对流感疫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此外,还可借鉴国外经验,将流感疫苗接种与老年人体检、慢性病管理等服务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接种意愿。
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既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让更多老年人认识到流感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主动接种疫苗,远离流感威胁,安享健康晚年。
(单位:盐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市:四川省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