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萍
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少银发糖友在“想运动”和“怕受伤”间反复徘徊。其实,糖尿病不是运动禁区,对于老年朋友来说,科学运动更像是一把解锁健康的金钥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适合“银发族”的运动秘籍,通过运动让血糖“稳”下来,生活“动”起来。
一、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必要性:“黄金效益”
运动对血糖控制的直接作用——天然的“降糖药”
当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肌肉组织会加速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无需胰岛素参与即可直接消耗糖分,实现即时降糖效果。同时,长期规律运动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让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更灵敏,相当于为降糖治疗“锦上添花”。
运动的综合健康益处——维持身体机能的“润滑剂”
运动的价值远超血糖管理范畴。对老年糖友而言,科学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还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多项研究证实,坚持运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从“带病生存”到“高质量生活”的跨越。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案:“量身定制”
全面身体评估
运动前的身体评估是安全运动的基石。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进行多维度健康筛查:除常规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外,还需重点关注心血管功能(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关节状态(X线评估骨质与关节磨损)及神经系统病变(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据此判定是否有运动禁忌,是否容易摔倒,是否有可执行性和依从性,将个体健康状况转化为科学运动“通行证”,避免因盲目运动诱发不良事件。
个性化运动计划制定
匹配血糖波动规律:餐后1小时血糖上升期进行低强度活动(如慢走),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
匹配体能状态:在运动中需遵循“低起点、慢递增”原则,从身体可承受的最小强度起步,通过渐进式调整逐步提升运动负荷,避免因过度运动引发损伤或健康风险。
匹配用药方案: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使用者,需适当减少药量或增加运动前后碳水摄入,预防血糖骤降。同时,建议使用运动日记记录血糖、心率变化,动态调整计划。
运动类型选择
1.有氧运动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首选运动,可以改善心肺耐力,优化人体代谢功能。
运动项目:(1)散步:最基础且易操作,适合各体质患者。可从慢速(每分钟60~70步)开始,逐步过渡到中速(每分钟90~100步)。(2)太极拳:动作舒缓柔和,强调呼吸与动作配合(如腹式呼吸),适合晨起或傍晚练习。(3)游泳:全身肌肉参与,关节无负重,选择恒温泳池(水温26℃~28℃),避免冷水刺激。(4)健身操/广场舞:节奏缓慢,动作幅度,趣味性强。
运动强度: 依据心肺功能调整强度。简易判断法:运动中若能哼唱歌曲,强度适中;若只能说短句,强度偏高,需减速或休息。
运动频率:从每次10~15分钟开始,每周3天,逐步适应后延长至每次30分钟,每周5天。
2.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抗阻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升基础代谢率,辅助控制血糖。
运动项目:(1)弹力带训练(首选):使用中等阻力弹力带(宽度2~3cm),进行坐姿或站姿的肢体拉伸。(2)哑铃/水瓶训练(轻重量):初始用0.5~1kg哑铃(或装满水的矿泉水瓶),逐步增至1~2kg。(3)自重训练(无器械):靠墙静蹲、坐位抬臀等,适合居家练习,强度适中。
运动强度:每组动作重复10~15次后感到肌肉微酸,为中等强度,避免“憋气用力”,发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防止血压骤升。
运动频率:每次训练选择3~4个动作,每个动作做2组,组间休息60~90秒,总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如周一、三、五),避免连续训练同一肌肉群。
3.良好的协调性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提升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同时促进全身肌肉与神经的协同运作。
运动项目:(1)单腿站立与平衡练习,强化下肢肌肉与本体感觉,降低跌倒风险。(2)交叉摸膝,提升左右脑协调能力,激活核心肌群。(3)脚跟-脚尖行走,改善步态控制与身体稳定性。(4)趣味与功能结合的训练项目,如
太极拳、八段锦、抛接球游戏。
运动强度:从低难度动作起步,每个动作重复8~10次,逐步增加至15次;初期训练后应仅感轻微肌肉酸胀,无头晕或失衡感。
运动频率:每日进行1~2次,每次15~20分钟;可将不同项目组合(如单腿站立+抛接球+太极拳片段)。
三、运动前后必知的安全守则:“牢记于心”
血糖监测是关键
运动前:检测指尖血糖:若血糖低于5.6mmol/L,需立即补充15g碳水化合物(如半根香蕉、1片全麦面包),等待15分钟复测达标后再开始运动;若血糖高于16.7mmol/L或出现酮体,应暂停运动,避免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运动后30分钟:需再次监测血糖,警惕延迟性低血糖(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若血糖<3.9mmol/L,需迅速进食含糖食物并休息。此外,建议随身携带便携式血糖仪,随时掌握血糖波动情况,为运动强度调整提供依据。
装备与环境选择
装备方面,需穿着宽松透气的运动服,选择专业防滑运动鞋(鞋底带缓冲垫、鞋面包裹性强),糖尿病足患者更要确保鞋袜无破损、无异物,避免摩擦引发溃疡。环境选择上,优先选择空气清新、地面平坦的场所,如塑胶跑道、公园步道,避免在高温、严寒或雾霾天气户外运动。
特殊情况需谨慎
合并并发症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避免头部低于腰部的动作,防止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病患者需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肾脏负担;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用药与饮食关联:注射胰岛素者避免在腹部注射区域进行剧烈运动,防止药物快速吸收引发低血糖;运动前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增加碳水摄入,确保血糖平稳。
综上,科学运动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既能开启血糖平稳的大门,又能唤醒身体活力,愿每一位“银发族”都能以科学为盾,用运动书写属于自己的活力篇章!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市: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