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立秋养生知多少
2025-08-05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2万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在这一节气,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方向,象征着阴气开始增长,万物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和收获。立秋不仅是一个季节转换的标志,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民俗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秋代表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这个节气有三候,即“凉风至”“白露降”和“寒蝉鸣”,分别预示着凉爽的风、早晨的雾气以及寒蝉的鸣叫,这些都是秋季特有的景象。

立秋与养生

在中医理论中,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养生的重点是滋阴敛阳,保养肺气。虽然对于南方来说体感依旧炎热,但人体已经开始产生变化,由于秋季气候特点属于较干燥,容易损伤人体津液,导致口干唇焦等“秋燥症”,此时,人们则需要注意补充水分之余,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同时,由于早晚温差加大,也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养生重点:秋季养生应注重养阴、润燥、益气和补心,同时还应醒脾和健脾。

饮食调养:立秋后,人体的消耗减少,食欲开始增加。此时,饮食应以收敛为主,减辛增酸,滋阴润燥,多吃苹果、梨、柚子、银耳、甘蔗、燕窝、芝麻、莲藕、菠菜、猪肺、豆浆、蜂蜜、百合等食物。同时,要少吃辛味食物,以防肺气太盛损伤肝的功能。此外,初秋时节,湿热交蒸,导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此时适宜食用粳米或糯米,以健脾胃、补中气。

起居调养:立秋后,应注意适时添加衣被,尤其是夜间睡觉时腰腹要盖被子,以防受凉。此外,还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

运动调养:立秋后湿热仍未完全消退,此时进行健身锻炼应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如慢跑、快走、瑜伽等。特别是中老年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慢跑等,避免受伤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精神调养: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天气变化无常。因此,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避免悲忧伤感。遇到伤感的事情,应主动予以消解,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防治“空调病”:立秋后,家中的空调依旧运行,但人们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因此,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身体虚弱者可随身备一件外套“避寒”。

养生食疗方案推荐:

银耳莲子羹:

做法

首先,将银耳用清水泡发,并去除根蒂,清洗干净。接着,将泡发好的银耳和莲子放入锅中,加水炖煮70分钟。最后,加入枸杞和冰糖,炖煮几分钟后即可完成。

功能与作用

中医认为,银耳莲子羹具有滋补作用,能够补虚养心、养阴润肺、清热止咳。此外,它还能促进红细胞合成、增强造血功能、预防缺铁性贫血,并含有膳食纤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加速毒素和垃圾的排出。

菊花陈皮茶:

做法

白菊花3克、陈皮6克、绿茶3克、红糖适量;将陈皮洗净后切成丝;将白菊花和绿茶与切好的陈皮丝一同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加盖冲泡;10分钟后加入适量的红糖调味即可饮用。

主要功效与作用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提神醒脑、缓解眼睛疲劳,润肠通便。

注意事项

对菊花以及陈皮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陈皮菊花茶。

过敏体质的患者慎用陈皮菊花茶。

脾胃虚寒者、孕妇、过敏体质者、内热严重人群、老人、儿童不宜饮用。

(作者: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王然红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所涉内容非本站(号)观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文字和图片均由第三方提供,一切法律责任由提供方负责。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盛大启幕 开启科普“全月深耕” 新征程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推荐阅读
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立秋过了北京怎么还这么多雨?
2025-08-08 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等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