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卢秋琳
睡眠障碍已经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影响。相关研究发现,我国成年人睡眠障碍发生概率达到38.2%,长时间睡眠不足容易影响人的日间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本文将带您了解睡眠障碍,传授您护理技巧,助您拥有安稳好梦。
睡眠障碍绝不是“睡不着”这么简单
睡眠障碍属于相对复杂的健康难题,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绝非看似“睡不着”一样简单。睡眠障碍主要指连续30分钟无法入睡,夜间频繁醒来或者比预计早醒1~2小时且难以再次入睡,这一现象若每周出现次数超过3次,并连续1个月,说明已经对人体的日间功能带来影响,使其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异常波动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偶然间的睡眠问题不能与睡眠障碍相提并论,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或者兴奋状态都会对睡眠带来影响,这是偶然间的睡眠变化也是人体正常生理反应。
睡眠障碍护理技巧
环境改善据统计,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环境直接影响睡眠质量。想要克服睡眠障碍,拥抱安稳好睡眠,需要把卧室幻想成“神圣殿堂”,每一个细节都要加以关注。光线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光线会对人体褪黑激素产生影响,进而干扰人类的自然睡眠节律。即便是智能手机充电指示灯微弱光源,也会成为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为此,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要装置遮光效果良好的窗帘,佩戴舒适的眼罩,尽可能把卧室的电子设备挪到室外。声音控制也非常关键,有关研究发现,噪声超出30分贝会对睡眠带来影响,特别是没有规律的突发噪音,如汽车喇叭、犬吠等。想要解决隔音问题,患者可装置双层玻璃,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佩戴舒适度良好的耳塞,也能减少噪音的影响。然而,没有任何声音的环境,也会让人感到不适,可适当运用“白噪音”,例如风扇转动的声音、雨声等。
调整生物钟高质量的睡眠并非从夜晚开始,而是每日生活方式的选择导向。人们的饮食、运动、作息习惯好像一名建筑师,建造夜间睡眠的质量结构,形成规律作息也是调节睡眠重要有效的方法,原因是人体生物钟对规律行为非常敏感,在理想情况下,人们要在固定的时间起床与就寝。如若想要补觉,建议和日常起床时间相差不超过2小时。同时,饮食和睡眠有一定联系,一部分食物被称为“睡眠杀手”,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可乐等半衰期时间为5~6小时,说明下午3点喝杯咖啡,到晚上9点还有一半咖啡因留在体内。所以,建议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在下午2点后就要减少此类食物摄入。另外,体育运动也是改善睡眠障碍的有效手段,规律科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增加深睡眠比重。尽管散步看似难度较低,但是能改善患者日间积累的负面情绪,使人体处于身心放松状态。瑜伽运动通过有效控制呼吸节律,能够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为身体做好睡眠准备。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时间一般选择为夜晚5-7点,睡前2~3小时尽可能避免剧烈运动,原因是睡前剧烈运动容易使体温升高,促进肾上腺素分泌,使入睡难度增加。
关闭异常活跃的大脑现如今,人们处于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并非身体不想休息,而是大脑难以暂停“运作”。在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经济负担等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就像一台计算机随时随地浏览不同网页,无法真正进入放松状态,只有掌握正确的放松技巧,才能关闭自身异常活跃的大脑,为高质量睡眠做好准备。呼吸调控是最为有效的放松手段,人体处于舒适的坐卧或者躺卧姿势后,用舌尖顶住上颚前部,利用鼻子安静吸气,持续时间为4秒,屏息7秒,随后用嘴巴缓缓吐气,时间约为8秒,呼吸调控训练反复4~5次,便可调节人体的心率、血压水平,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快速切断人体“战斗”反应。
综上所述,睡眠障碍护理干预是一场持久战,若通过自我干预后,睡眠障碍症状始终存在,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医治。牢记,高质量睡眠并非奢侈品,而是健康的基本保障,经过以上护理干预,相信您将重新拥抱安稳睡眠。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