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冬菊
剖宫产麻醉需权衡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的优劣,结合产妇状况、手术紧急度及医疗条件综合决策,而非简单的二选一。
一、麻醉原理与操作差异
1.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通过向椎管内(腰椎间隙)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脊神经根的传导功能,使产妇腹部及下肢痛觉消失,但保持意识清醒。
腰麻:单次注射药物至蛛网膜下腔,起效快(5~10分钟),作用时间约1~2小时,适用于短时间手术。
硬膜外麻醉:通过硬膜外导管持续给药,起效较慢(10~20分钟),但可通过追加药物延长麻醉时间,适用于长时间手术或术后镇痛。
腰硬联合麻醉:结合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起效快且可延长麻醉时间,是目前剖宫产最常用的椎管内麻醉方式。
2.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使产妇意识消失、全身痛觉丧失、肌肉松弛。适用于紧急剖宫产(如胎儿窘迫、脐带脱垂),可在数分钟内完成麻醉。通过气管插管或喉罩控制呼吸,确保呼吸道通畅,适用于饱胃(未禁食)或肥胖产妇。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对比
1. 椎管内麻醉适应证
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的择期剖宫产,尤其适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需避免全身麻醉的产妇。需术后镇痛的产妇,硬膜外导管可留置用于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
2. 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绝对禁忌: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脊柱畸形或手术史、颅内高压等。
相对禁忌:低血容量、严重脊柱侧弯、产妇拒绝等。
3. 全身麻醉适应证
紧急情况:胎儿窘迫、脐带脱垂、前置胎盘大出血等需立即手术者。
椎管内麻醉禁忌:如凝血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等。
特殊产妇:精神疾病不配合、严重创伤或休克需同时手术者。
4. 全身麻醉禁忌证
饱胃:未禁食产妇易发生误吸,但紧急情况下需权衡利弊。
严重心肺疾病:如严重哮喘、肺动脉高压等,需谨慎评估风险。
三、优缺点深度剖析
1. 椎管内麻醉优势
可避免全身麻醉药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如呼吸抑制),产妇术后即可进食、活动,减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硬膜外导管可留置用于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
2. 椎管内麻醉局限
起效时间较长,不适用于紧急剖宫产;约10%~30%产妇可能出现低血压,需预防性扩容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操作失败率约1%~5%,需备选全身麻醉方案。
3. 全身麻醉优势
起效迅速:适用于紧急情况,可快速控制气道及呼吸。
手术条件优越:肌肉松弛好,便于手术操作。
产妇舒适度高:全程无意识,避免手术刺激及心理压力。
4. 全身麻醉风险
麻醉药可能通过胎盘抑制胎儿呼吸,需在胎儿娩出前避免深麻醉。饱胃产妇易发生反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如术后恶心呕吐、喉部不适、认知功能障碍等。
四、临床决策关键因素
1. 手术紧急程度
择期剖宫产:首选椎管内麻醉,尤其是腰硬联合麻醉。
紧急剖宫产:若时间允许(如胎儿窘迫但未危及生命),可尝试快速序贯诱导椎管内麻醉;若情况危急(如脐带脱垂),需立即全身麻醉。
2. 产妇状况评估
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等,需选择对循环影响小的麻醉方式。
禁食情况:饱胃产妇需警惕全身麻醉误吸风险,但紧急情况下需权衡利弊。
产妇意愿:尊重产妇对麻醉方式的选择,但需以母婴安全为前提。
3. 医疗条件与团队经验
椎管内麻醉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全身麻醉需配备完善的急救设备及人员,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五、特殊情况处理策略
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椎管内麻醉,需全身麻醉但需警惕胎儿抑制;脊柱畸形或手术史者全身麻醉需准备困难气道管理方案;肥胖产妇椎管内麻醉可借助超声引导,全身麻醉需防误吸并优化气道工具选择。
六、结语
剖宫产麻醉需综合评估手术紧急度、产妇状况、医疗条件及团队经验。椎管内麻醉因母婴安全、恢复快被广泛采用,但需警惕低血压等风险;全身麻醉适用于紧急情况,但需关注胎儿风险。未来,随着麻醉技术进步,剖宫产麻醉将更精准、安全、舒适。
(单位:邢台市信都区中心医院,省市:河北省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