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前辈 正文
课本里的科学家 | 钱三强:甘做“卵石”和“沙粒”
2025-06-18 来源:北京科协微信公号 阅读量:6293

编者:翻开课本,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这些科学家“天团”,把科学火种植入学人血脉。“课本里的科学家”专栏带您走近教材里孩子们“遥望”的科学偶像。

他引领中国走进原子能时代,在被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有15人由他动员回国。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钱三强。

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中《邓稼先》这篇文章提及,正是钱三强当初的选聘,使得邓稼先加入原子弹研制的队伍。作者杨振宁对钱三强赞赏有加

“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有深入的认识”。在战乱中投身科学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归国、奉献一生。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钱三强的故事。

赤子归航

钱三强的家国抉择

1948年5月的一天,一艘开往东方的客轮即将启航。甲板上,钱三强与妻子何泽慧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望着渐渐远去的欧洲海岸线。

他的行李中,静静地躺着约里奥-居里夫妇的亲笔评议书,上面写满了对其工作的高度评价。彼时,钱三强已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最年轻的研究导师之一,本可在欧洲学术界大展宏图,然而此刻,他毅然选择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钱三强在法国做实验 图片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有人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回到中国?钱三强回答:“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都是有祖国的。”他深知,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不仅改变了钱三强人生的轨迹,更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埋下了重要的种子。

知人善用

慧眼识才的科学伯乐

1950年,在钱三强的主持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这个最初仅有十余人的小团队,在钱三强的领导下迅速壮大——到1956年已发展至638人,汇聚了邓稼先、彭桓武、王淦昌等一批有造诣、有理想的原子能科学家,成为中国核科学研究的中流砥柱。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右四为钱三强) 图片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955年,钱三强作为团长,率领40余位科技人员赴莫斯科热工研究所实习。这些“种子选手”回国后,均成长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技术骨干。正是通过这样系统的人才培养,钱三强为我国锻造出第一代核科技人才队伍。

然而,就在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步入正轨时,意外却突然发生。苏联政府突然单方面终止协定,并要求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我国决定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

钱三强临危受命,担任中国核弹研究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同时还肩负起了向核武器研制关键岗位输送人才的使命。

1958年7月的一天,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说了一句幽默的话:“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你看怎么样?”

“大炮仗?”邓稼先马上就明白了是原子弹,一时还来不及细想,便自言自语地说:“我能行吗?”

钱三强将工作任务和意义告诉了他,鼓励道:“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我相信你能干好!”

在负责组建核研究团队期间,他如同"人力资源大师":邀请彭桓武负责理论设计,推荐王淦昌主持指导爆轰物理实验,启用年仅35岁的朱光亚担任技术负责人。

还有许多重量级科学家——郭永怀、吴征铠、程开甲、于敏、周光召、黄祖洽、陈能宽、吕敏、陆祖荫、忻贤杰、胡仁宇、林传骝……他们人生发生的转折都与钱三强有关。

“知人善用”,正是钱三强独特的领导才能。

在被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有15人由钱三强动员回国,其中7人由他直接推荐到核武器研制一线。有人称,钱三强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孝”。

淡泊明志

甘为基石的科学大家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罗布泊的戈壁滩上腾起巨大的蘑菇云。当西方媒体将“中国原子弹之父”的桂冠戴在钱三强头上时,他却坚决表示自己绝对不接受这种说法:“外国人往往看重个人的价值,总喜欢用什么什么‘之父’这些词汇,我们中国人是讲集体主义的,默默无闻更好。”

▲左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右图: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图片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在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的科研任务后,钱三强继续为中国核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他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参与规划北京高能粒子加速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加速器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建设工作。

他多次就重大科学战略问题向国家提出建议,大力推动我国核电站的建设和发展。他前瞻性地指出,从前核工业是以民用支持军用,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从军用走向民用,要让核技术更多地服务于人民。

钱三强常以“卵石”和“沙粒”自喻,他说:“中国原子弹研制绝不是哪几个人的功劳,更不是我钱三强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相比于一些名头,他更愿意铺垫在千军万马去夺取胜利的征途上,他说,这是他的荣幸。

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与世长辞,享年79岁。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10月17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25240号小行星命名为“钱三强星”。

“钱三强星”永耀太空,继续照亮中国科技发展之路。钱三强等科学家用毕生心血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激励后来者勇攀科学高峰的不竭动力。

参考资料:

1.“北京科协”公众号.科学巨匠后人访谈|我的父亲钱三强:“从牛到爱”的科技人生

2.“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公众号.他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同一天生日

3.《科技日报》.怀科学报国志 干惊天动地事

4.《中国科学报》.小居里夫妇帮钱三强写的3封推荐信

5.《学习时报》.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纪念钱三强逝世31周年

来源:北京科协微信公号

撰文:记者 吴洣麓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推荐阅读
钱三强:不要叫我“中国原子弹之父”
2024-06-28 北京市科协
科学巨匠后人访谈|我的父亲钱三强:“从牛到爱”的科技人生
2024-01-18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