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霖静
更年期不是人生的“危机”,而是女性生命的自然过渡阶段。通过科学调理,不仅能缓解潮热、失眠等不适,更能为老年健康打下基础。内分泌医生呼吁:正视更年期症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用科学的方法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拥抱健康、优雅的人生新阶段。
一、更年期的本质:一场内分泌的“风暴”
更年期的核心变化源于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进入40岁后,卵巢内卵泡数量减少、活性降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大幅下降,这种内分泌的剧烈波动打破了身体原有的平衡,引发一系列症状:
血管舒缩症状:最典型的表现是潮热、盗汗,突如其来的热浪从胸部向面部、颈部扩散,伴随出汗和心慌,每天可发作数次甚至数十次,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神经精神症状: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神经递质代谢,导致情绪波动、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等,常被误解为“矫情”,实则是生理变化的结果。
泌尿生殖系统改变:雌激素缺乏使阴道黏膜变薄、干涩,性生活不适甚至疼痛;尿道黏膜萎缩,增加尿频、尿急、反复泌尿感染的风险。
代谢与骨骼变化:雌激素对代谢和骨密度有重要调节作用,缺乏雌激素会加速骨质流失,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同时可能导致脂肪重新分布,腹部肥胖、血脂异常等问题凸显。
二、“硬扛”更年期的代价:这些风险不容忽视
许多女性选择默默忍受更年期症状,认为“过几年就好了”。但长期忽视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引发远期健康问题:
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雌激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缺乏雌激素后,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甚至超过男性。
骨质疏松与骨折:女性在绝经后5~10年内骨量流失最快,若不及时干预,易出现腰酸背痛、身高变矮,严重者轻微碰撞就可能发生骨折。
心理健康隐患:长期的情绪波动和睡眠障碍可能发展为焦虑症、抑郁症,降低生活幸福感,影响家庭关系和社会功能。
三、科学调理指南:让更年期成为“平稳过渡期”
1.激素补充治疗:安全有效的“核心方案”
激素补充治疗(HRT)是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远期疾病的金标准。在专业医生评估下,通过补充雌激素、孕激素(有子宫女性),可显著改善潮热、睡眠障碍、阴道干涩等症状,降低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风险。研究表明,在绝经早期(60岁前或绝经10年内)开始HRT,收益大于风险。但激素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乳腺、子宫等健康状况。
2.生活方式干预:从细节改善身心状态
均衡饮食: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预防骨质疏松;多吃新鲜蔬果,补充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控制体重。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搭配力量训练(如哑铃、瑜伽),既能增强骨密度,又能释放压力、改善情绪。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失眠。
情绪管理: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倾诉;若情绪问题严重,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药物干预。
3.中医与营养补充:辅助调理新选择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调节阴阳平衡,缓解潮热、失眠等症状;植物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黑升麻提取物等天然补充剂,对轻度症状也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需注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个体差异,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更年期女性需重视体检,除常规项目外,重点关注骨密度、血脂、血糖、乳腺超声、妇科检查等,及时发现潜在疾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必要时增加检查频率。
(单位:大名县人民医院,省市:河北省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