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伟
颅脑损伤,尤其是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领域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发生往往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外力作用密切相关。这类损伤可能导致脑组织直接受损,引发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疝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护理工作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穿于患者救治与康复的每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本文将系统阐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涵盖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康复护理以及心理支持等多个关键方面,旨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专业且实用的护理指导。
一、精准病情监测
1.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患者意识水平进行量化评估,每日定时记录,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每小时检查一次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若出现单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需高度警惕脑疝风险。病情严重者需通过植入颅内压监测探头,持续监测颅内压变化,确保颅内压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2.神经系统体征的细致观察
每日检查患者肢体肌力、肌张力及活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偏瘫或肌力下降。通过简单对话或指令,评估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及时发现语言障碍。使用棉签轻触患者皮肤,检查痛觉、触觉等感觉功能,评估神经系统受损程度。
3.出入量平衡的严格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及出入量情况,精确计算每日液体摄入量及排出量,避免液体过多或过少导致的并发症。定期检测血电解质水平,尤其是血钠、血钾浓度,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二、并发症预防
1.肺部感染的防控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昏迷患者,需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每日进行口腔清洁,减少口腔细菌定植,降低肺部感染风险。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需加强呼吸机管道管理,定期更换呼吸机滤芯及管道,减少感染机会。
2.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或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风险。高风险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预防。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肢体抬高等,促进血液循环。
3.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垫,减少皮肤受压。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皮肤抵抗力。
三、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介入
昏迷或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随着患者病情好转,逐渐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床上坐起、站立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物理因子治疗,如电刺激、磁疗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语言与认知功能训练
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如发音练习、词汇记忆等。通过简单游戏、记忆任务等方式,提高患者注意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鼓励家属参与康复训练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及生活照顾,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模拟社交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患者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对于有就业需求的患者,需进行职业能力评估及职业康复训练,促进患者重返社会。
四、心理护理与人文关怀
为患者提供情绪疏导、认知重建及行为疗法,减轻焦虑抑郁,增强康复信心;对家属保持信息透明,提前介入哀伤辅导,协助获取社会资源,全方位减轻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共筑支持网络。
五、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护理十分复杂,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能及人文关怀。通过精准监测、防并发症、康复护理及心理支持,可促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