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崔海金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往往需要在家中进行长期的康复护理。合理的居家康复护理对于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护理的要点,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进行居家康复。
一、生活环境护理
1. 居室环境:居室应向阳,室温以18~20度为宜,湿度以60%为宜。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良好的居室环境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康复。
2. 安全防护:移除地毯、电线等绊脚物,浴室铺防滑垫。床边、走廊安装扶手,座椅选择带扶手的硬椅。夜间保留小夜灯,避免患者摸黑行走。同时,建议家庭成员24小时陪伴,杜绝患者发生安全事故。对于意识不清或行动不便的患者,要格外注意其安全,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发生。
二、日常生活护理
1. 清洁护理:每周淋浴1次,每次15~20分钟,水温30~40℃。长期卧床的偏瘫患者要注意预防压疮,每隔2~3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骨隆突部位垫软垫或棉圈,并用50%乙醇轻轻按摩,床铺、衣着保持清洁、平整、无碎屑,大小便后及时处理干净。若已形成压疮,应在医师指导下,按各期压疮进行处理。
2. 口腔护理:对于具备自理能力的患者,建议每天早晚各漱口一次,以维持口腔清洁。对于偏瘫且无法自主刷牙者,可使用蘸有温开水的消毒纱布擦拭口腔,或用棉签、棉球蘸温盐水清洁口腔各个部位,同样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若患者存在咀嚼和吞咽障碍,应在每次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防止食物残留引发炎症。对接受鼻饲营养的患者,则需每日进行两次系统性的口腔清洁护理。
3. 排泄护理: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大便秘结时及时处理,如用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增加纤维素摄入可预防便秘,番泻叶泡水能通便,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清洁。
三、功能恢复训练护理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开展。在完全偏瘫阶段,重点开展按摩与被动活动。按摩每日6~8次,每次30分钟,以手掌顺神经、淋巴、血流方向,从肢体远端向近心端轻柔缓慢按摩;被动活动涵盖伸展瘫痪肌肉,对指、肘、肩、膝等关节进行伸、屈、旋、收运动,从小关节至大关节,幅度渐增,依患者身体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助力其从床上活动过渡到站立行走。
进入部分功能恢复阶段,在站立与上肢简单活动基础上练习走路,同步恢复手的精细动作与语言功能,如针对划圈动作练习屈膝和提腿,上肢锻炼进行拿碗筷、穿脱衣等精细操作。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按进食、洗漱、更衣、解便、读书写字顺序推进,助力生活自理。语言康复训练采用渐进教学法,从发音器官训练起步,逐步到发音、单词等,利用刺激法强化应答能力,依失语类型针对性指导,家属需耐心协助,肯定患者每一点进步。
四、饮食护理
脑卒中患者饮食需遵循清淡、低热量、低盐原则,每日盐摄入6g以内,少食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选瘦肉、鱼类,适量植物油,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新鲜蔬果。高血压者限盐至每日2g内,合并糖尿病者脂肪摄入不超60g,胆固醇控制在300mg以下。
五、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易产生悲观情绪,拒绝锻炼,影响康复。家属要防意外发生,耐心开导患者,强调“用进废退”及早期锻炼的益处,列举成功病例助其树立信心。同时鼓励非语言沟通,多交流患者感兴趣之事并强化,以启发其记忆。
六、病情监测与就医
血压需合理控制,具体目标应由医生依据患者基础情况决定。高血压患者应终生规范降压治疗,定期测量、记录血压,保证数据准确。降压药按时按量服用,不可随意停药。脑卒中卧床患者,要观察神志等变化,异常及时就医并带齐资料 。
七、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合理的生活环境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功能恢复训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病情监测与就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能够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进行居家康复护理,为患者的康复带来希望。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