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戴耳机听歌爽,小心听力偷偷“溜走”
2025-01-2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2114

撰文/郭占松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耳机已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随身物品。无论是通勤路上、学习间隙还是运动时,戴上耳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仿佛能暂时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纷扰。然而,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害。

一、耳机使用与听力损伤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耳机的种类和功能日益丰富,从传统的有线耳机到便捷的无线蓝牙耳机,从普通的立体声耳机到降噪耳机,耳机的使用场景和受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然而,与此同时,听力损伤问题也日益凸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因不当使用耳机等个人音频设备而面临听力损伤的风险。在我国,听力障碍人群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长期不当使用耳机导致的。

二、耳机使用导致听力损伤的机制

(一)声音的物理特性与听力损伤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其强度通常用分贝(dB)来衡量。正常人耳能够感知的声音强度范围在0~140分贝。一般来说,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而超过85分贝的声音就可能对听力造成潜在的损害。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声音环境中,会导致内耳毛细胞的损伤。内耳毛细胞是感受声音的关键结构,它们将声音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进行解析。一旦毛细胞受损,就会影响声音的传导和解析,导致听力下降。

(二)耳机使用中的高音量风险

许多人在使用耳机时,为了追求更好的听觉效果或为了隔绝外界噪声,往往会不自觉地将音量调得过高。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中,如地铁、公交车上,为了听清楚音乐或通话内容,人们往往会将耳机音量调至较高水平。研究表明,当耳机音量超过85分贝时,持续暴露30分钟以上就可能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三)长时间使用耳机的累积效应

除了高音量,长时间使用耳机也是导致听力损伤的重要因素。即使音量处于相对安全的范围内,长时间持续佩戴耳机也会使耳道内的空气流通不畅,导致耳道内的湿度和温度升高,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从而引发耳部感染。此外,长时间的机械压迫还可能影响耳部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加重听力损伤的风险。

三、听力损伤的表现与危害

(一)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是耳机使用导致听力损伤的最直接表现。早期听力下降可能不易察觉,但随着损伤的累积,患者会逐渐发现自己在听低音量声音时感到困难,需要将音量调得更高才能听清楚。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表现为听不清他人小声说话、电话铃声或门铃声等。

(二)耳鸣

耳鸣是听力损伤的另一个常见症状。患者会感到耳内有嗡嗡声、蝉鸣声或其他异常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间歇性出现。耳鸣不仅会影响听力,还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三)听力损伤的长期危害

听力损伤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听力下降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尴尬和自卑,逐渐减少社交活动,进而引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此外,听力损伤还可能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对青少年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造成潜在的阻碍。

四、科学护耳,享受音乐

(一)控制音量

耳机使用时,音量应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内,避免嘈杂环境使用,或选用降噪耳机减少音量。

(二)限制使用时间

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耳机,建议遵循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60%,每次使用不超过60分钟,定期摘下耳机休息。

(三)选择合适的耳机

选择音质好、舒适的耳机。入耳式耳机隔音佳但可能压迫耳道,应适当调整。头戴式耳机压力小,音质更佳,注意选择合适尺寸。

(四)定期检查听力

建议每年进行听力检查,尤其是长期使用耳机者。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

(五)其他护耳建议

1. 保持耳道清洁,避免频繁使用棉签等物品清理,耳垢过多时应专业清理。

2. 避免在水中使用耳机,防止耳部感染。

3. 寒冷天气注意耳部保暖,避免耳部受凉引发疾病。

五、总结

耳机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乐趣,但不当使用耳机可能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我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必须重视听力保护。通过控制音量、限制使用时间、选择合适的耳机、定期检查听力以及注意耳部卫生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听力损伤的风险。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复明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爬坡、过坎、拐14个弯!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还“卷”啥?
2027年底北京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推荐阅读
爱耳日必看!这些习惯正在威胁你的听力,保护耳朵这样做→
2025-03-03 北京日报客户端
听力正常却生聋儿?解码耳聋基因的“遗传密码”
2025-01-20 北京科技报
听力下降,生活细节来帮忙
2025-01-13 北京科技报
《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保健核心知识十条》发布
2024-06-01 北京日报客户端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