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玉梅
急性心力衰竭,一种突如其来的心血管危机,常常让患者在短时间内陷入胸闷、气急、端坐呼吸等严重症状中,甚至威胁生命安全。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旨在通过详细解析体位调整、氧气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生活护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急救指南。
一、体位调整
在急性心衰发作时,迅速让患者保持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是急救的首要步骤。这种体位有助于减少回心血量,进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同时,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患者过度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也是减轻心脏负荷、缓解病情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将日常活动安排得尽量轻松,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为心脏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二、氧气治疗
急性心衰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因此,及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至关重要。通过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可以有效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和全身组织的缺氧状态。在调节氧流量时,应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精准调整,同时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氧气供应,避免因氧气供应不足或过量而导致的并发症。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急性心衰的急救中占据核心地位。利尿剂能够迅速减少循环血量,减轻心脏负担;血管扩张剂能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正性肌力药物则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这些药物通常通过静脉给药,能够迅速发挥作用,缓解患者的症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速度,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引发不良反应。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使用吗啡进行镇痛和镇静治疗,或使用氨茶碱进行平喘治疗等,以全面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需要注意的是,吗啡的使用应谨慎,尤其对于低血压患者,需要严格监测其效果并评估使用的风险。
四、病情监测
在急救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评估病情、指导治疗的关键。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能够实时反映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全身状况。通过定期测量和详细记录这些指标,医护人员可以迅速捕捉到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此外,严格记录患者的出入量,精确计算体液平衡,也是病情监测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助于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和心功能稳定,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五、生活护理
在急性心衰患者的急救和康复过程中,生活护理同样不可忽视。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同时,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定时翻身以预防压疮。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易消化的原则,以减轻心脏负担和降低体内液体潴留。此外,预防感染也是生活护理的重要一环,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口腔卫生,避免受凉感冒等。
六、心理支持
急性心衰的发作往往让患者感到恐惧和焦虑。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抚和鼓励,避免其因紧张焦虑而加重病情。通过与患者交流、播放舒缓的音乐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也是心理支持的重要一环。通过向他们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他们的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七、结论
急性心衰的急救护理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努力、密切配合。通过科学的体位调整、及时的氧气治疗、精准的药物治疗、细致的病情监测、全面的生活护理以及有效的心理支持,我们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预防和控制急性心衰的重要措施。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急性心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