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昀
肺癌,这一由多重因素引发的复杂疾病,不仅与吸烟有关,还深受环境污染、遗传等多重因素影响。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均离不开专业知识的支撑。了解并纠正对肺癌的普遍误解,对于提升防治成效、维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一、肺癌的致病因素并非单一
提到肺癌,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与吸烟紧密相关。确实,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并非唯一因素。有一部分的肺癌患者从未吸烟过,这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其他潜在的致病因素。被动吸烟、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室内装修污染,以及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石棉、焦油等致癌物质,都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此外,遗传因素也在肺癌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越来越多的人被肺癌所困扰。
二、肺癌的症状与诊断需专业判断
早期肺癌的症状较为轻微,容易被人们忽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症状。实际上,持续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都是肺癌常见的早期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时,人们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在肺癌的诊断过程中,影像检查,如X光、CT等,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帮助医生发现肺部的异常病变,但并不能直接确诊肺癌。为了准确判断肿瘤的类型及分期,还应进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这通常要获取肿瘤组织样本,通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诊断结果。
三、肺癌的治疗与预后需个体化
以往,晚期肺癌因其极低的生存率而被广泛视为“不治之症”。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尤其是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后,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甚至在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的情况下,部分患者有望实现临床治愈。靶向药物作为现代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设计,展现出了高效且相对低毒的治疗特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靶向药物并非对所有肺癌患者都有效,它仅适用于携带特定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因此,在使用靶向药物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基因检测,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此外,虽然靶向药物疗效显著,但也会伴随着皮疹、腹泻、恶心等副作用,长期使用还会产生耐药性。因此,靶向药物的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肺癌手术是治疗肺癌的“金标准”之一,但并非所有肺癌患者手术后都不用做化疗。根据肺癌的分期及术后病理结果,部分患者要进行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因此,肺癌手术后是否要化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理类型、分期、手术效果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出决定。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化疗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虽然化疗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但通过合理的药物组合及剂量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这些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四、肺癌的预防与筛查需全面考虑
尽管吸烟是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吸烟者同样面临肺癌的风险,且两者在生物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非吸烟者患肺癌通常更年轻,其基因表达、突变谱也与吸烟者不同。因此,深入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肺癌,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肺癌的筛查不应仅局限于吸烟者。鉴于肺癌发病的多元性,非吸烟者在出现呼吸问题或其他相关症状,如持续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时,也应考虑进行肺癌检查。定期进行体检、肺癌筛查是早期发现肺癌、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全面考虑肺癌的预防与筛查,对于降低肺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预防、诊断、治疗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及专业指导。了解并纠正关于肺癌的常见误区,对于提高肺癌的防治效果至关重要。患者、家属应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及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肺癌这一挑战,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