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蒙裕国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导致右心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尽管肺动脉高压并非罕见病,但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10%。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肺动脉高压的引发条件、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
肺动脉高压的定义与分类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根据病理表现、血流动力学特征以及临床诊治策略,肺动脉高压可分为五大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缺氧和/或肺部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多种机制和/或不明机制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20mmHg并伴有心肺功能异常即可诊断为肺动脉高压,而正常成年人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的上限不超过20mmHg。
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引发条件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引起肺动脉阻力增加。家族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药物及化学品暴露:长期接触某些药物和化学品,如食欲抑制剂、某些化疗药物等,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这些药物和化学品可能对肺部血管产生有害影响,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风险。
炎症及感染:慢性炎症和感染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例如,结缔组织疾病、肺血栓栓塞、HIV感染等疾病都与肺动脉高压有关。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感染和炎症,有助于降低肺动脉高压的风险。
其他疾病并发症:许多疾病都可能并发肺动脉高压,如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硬化等。针对这些原发疾病进行及时治疗,有助于减轻肺动脉高压症状。
高原生活: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身体需要额外努力来获取氧气,这可能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具体风险因个体适应能力和遗传因素而异。
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肺动脉高压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疲劳、乏力、运动耐量减低、晕厥、心绞痛或胸痛、咯血、声音嘶哑等症状。右心衰的症状包括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双下肢、会阴、腰骶部水肿,胸腹水,口唇、指尖、耳廓发绀,神经系统症状等。
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与治疗
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与治疗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健康饮食、适度运动、避免提重物等,有助于减轻肺动脉高压的症状。低盐饮食,避免包装和预加工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全谷物,有助于控制病情。
支持治疗:氧疗、营养支持等,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血氧饱和度低的患者,吸氧治疗有助于纠正低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核心,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凝药物等。靶向药物治疗,如前列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等,可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本身。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肺移植、球囊扩张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等。
日常管理:肺动脉高压患者应做好情绪管理,寻求家人及朋友的支持,适度运动以放松心情。同时,应按时服药、按时随访复诊,日常监测身体状况,监测血压、心率、脉氧、体重、尿量、症状等。
结论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疾病,其引发条件多样,临床表现非特异性,但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预防肺动脉高压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药物及化学品暴露、控制炎症及感染、及时治疗原发疾病、适应高原环境等。治疗肺动脉高压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科学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肺动脉高压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