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我国科学家发现5.2亿年前新物种
2014-08-07 来源: 阅读量:7760

 
  日前,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赵方臣副研究员等人发现了一种距今约5.2亿年的新物种,专家将其命名为“冠尾海丰虫”,这一物种的发现为探寻虾、蟹、蜘蛛、蚊、蝇、蜈蚣等节肢动物的祖先提供了重要线索。
  赵方臣等人是在云南澄江生物群的化石采集研究中发现这一新物种化石的。从化石上看,这个新物种体长不足2厘米,分为6节,身体两边都长着长长的边刺,尾部特别像一个倒过来的皇冠,由于发现地是在昆明海口镇海丰乡,所以赵方臣等人将新物种命名为冠尾海丰虫。它属于赫尔梅蒂类节肢动物,通过冠尾海丰虫化石所在的地层层积序列,以及与三叶虫标准化石进行对照,赵方臣等人推测,冠尾海丰虫生活在距今大约5.2亿年的寒武纪。
  节肢动物是软体构造,不像脊椎动物等拥有坚硬的骨骼,因此,在业界,节肢类动物的化石被视为“特异化石”,弥足珍贵。在寒武纪,节肢动物中数量最为庞大的要数三叶虫,而新发现的冠尾海丰虫则属于赫尔梅蒂类节肢动物,这类节肢动物被专家认为在系统发育中与三叶虫的关系最为密切,就像是三叶虫的“姐妹”。
  由于发现的冠尾海丰虫化石数量很少,只有三四块,所以赵方臣等人还无法确切说明冠尾海丰虫的生活状态。他们推测,冠尾海丰虫在5.2亿年前的海洋处于弱势地位,又是底栖动物,因此它们对于食物的要求可能不怎么讲究,有可能就是吃海底淤泥或是地表的菌藻膜得以果腹。文/光明日报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罗永浩吐槽西贝引大战!预制菜有没有你想的那么“坏”?
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开课!覆盖1400多所学校
推荐阅读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2025-08-27 新华网
钟南山:人的一生,总要留下点什么(大家谈人生)
2025-08-21 人民日报
中国航天多个“第一”,都与一个名字紧密相连
2025-03-17 人民日报
北京中小学将开设AI通识课!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方案出炉→
2025-03-10 北京日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