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创关注 正文
我科学家破解植物科学领域世纪难题
2025-09-17 来源:科技日报 阅读量:1737
“单个体细胞如何发育成完整植株?”这个问题被《科学》杂志列为“最具挑战的125个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也是植物生命科学领域悬而未决的世界难题。如今,这一问题被中国团队破解。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教授和苏英华教授研究团队世界首次完整揭示了单个植物体细胞如何发育为完整植株的全过程,从而破解了困扰科学界的“植物细胞全能性”机制之谜,也为作物遗传改良与高效再生提供了全新理论支撑。9月16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表示。“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植物全能干细胞的起源。”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认为,该发现不仅深化了对植物细胞全能性机理的理解,也为破解农业生物技术长期存在的“再生瓶颈”开辟了新路径。

据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指植物细胞可脱分化形成类似受精卵的全能干细胞,进而发育为完整植株。

张宪省向记者表示,较动物细胞而言,植物细胞具有更强的发育可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无需受精就能发育成胚胎,这种现象被称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植物细胞还有着独特的“再生”能力,任意一种植物的体细胞在经历重编程后能够回到原始的干细胞状态,并进一步进入“体细胞胚胎发生”阶段,最终再生为一株完整的植株。植物体细胞经过重编程,从“普通细胞”转变为“全能性胚胎”的核心秘密一直未被揭露。在苏英华看来,“就像一片叶子本应永远是叶子,但它却能‘变身’为一株新植物,这种‘命运逆转’如何发生?”

自2005年起,上述团队以拟南芥为模型展开探索,开启了一场持续20年的科研“马拉松”。20年来,该团队先后构建了单个体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胎的实验技术体系和诱导单细胞起源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稳定体系,并首次发现细胞全能性激活的“开关”是大量生长素的积累。科研人员利用先进的单细胞测序、显微切割转录组测序与活体成像等前沿技术,首次捕捉到单个植物细胞的分裂全过程,直观证实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单细胞起源”,回答了学术界的疑惑。

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找到了触发细胞全能性的“关键钥匙”:叶片气孔前体细胞特有的基因SPCH,与人工诱导高表达的基因LEC2,二者协同作用形成“分子开关”。张宪省将之比喻为,“就像转动一把锁需要两把钥匙,缺一不可。”

苏英华表示,他们完整记录了细胞命运重塑的完整路径,揭示了关键的命运分岔点:一条路径是气孔前体细胞继续分化为气孔;另一条路径是在大量合成内源生长素的推动下,单个体细胞被重编程为全能干细胞,走上胚胎发育之路。

科研人员将这一关键过渡状态命名为“GMC-auxin”中间态。在这一状态下,细胞发生了深度的染色质重塑,大量沉默的基因被逐步激活,细胞命运轨迹由此产生分岔,为全能性的建立打开了大门。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全面解析了单个植物体细胞重编程形成全能干细胞并再生完整植株的分子机理。

据了解,目前该体系在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上的实验正同步推进。(受访者供图)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王延斌 王静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盛大启幕 开启科普“全月深耕” 新征程
推荐阅读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领悟王选“好人观”精髓
2025-09-22 北京科技报
南仁东入选语文教材,一起看课本里的科学家故事
2025-09-17 人民日报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探寻心理学奥秘 传承科学家精神
2025-09-16 北京科技报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mRNA疫苗平台 可显著增强身体免疫反应
2025-08-31 科技日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