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罗敏
乳房结节历来是女性乳房保健的重要课题。当B超发现乳房肿块时,许多人会感到焦虑迷茫,不知如何应对。另外,有些人还会怀疑BI-RADS4类结节是不是肿瘤。因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以帮助各位解决心中的疑问。
一、乳房肿瘤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触诊发现的较大异常团块称为肿块,而肿瘤是指经病理证实的细胞异常增殖病变,通过超声、钼靶、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异常小团块称为乳腺结节,常见于乳腺囊肿、乳管内乳头状瘤等疾病,BI-RADS 3类及以下结节恶变概率极低,也不用特别治疗,不过要定期复查,若级别升高,需进一步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明确诊断。
二、常见的乳腺结节类型有哪些
乳腺是雌激素、孕激素的靶器官,乳腺会随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周期性变化,当人体的激素紊乱,激素水平出现周期性的改变,就会出现乳房疼痛、乳房肿胀、结节、肿块、囊性改变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囊性变大多为良性,主要是乳腺中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结节,一般发生在35岁以后。也有的患者在20~30岁时出现卵圆形、边缘清晰的结节,以乳腺纤维腺瘤居多。还有一小部分的女性,会有无痛性的乳头血性溢液,会引起乳晕下结节的形成,好发于45岁以上的女性,一般是良性的,也有极个别的恶性病变。最主要的症状就是乳腺中出现不规则形状、边界不清晰、质地较硬或者伴有乳腺局部皮肤变化的结节,可能提示乳腺恶性肿瘤(需病理证实)。乳腺的病变,在超声、X线、核磁等影像上,被划分为BI-RADS1~6类,即0~6级。用最简单的话来说,1~3类属于良性病变,BI-RADS4类及以上结节必须通过组织学检查明确性质5类为高度可疑恶性,6类为已知活检证实恶性。对于BI-RADS1~3类结节,通常无需有创检查或治疗,仅需定期随访。BI-RADS4A级结节为低度可疑恶性,恶性风险约2%~10%,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另有0类病变,指现有X线检查信息不足,需结合超声或核磁等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若结果为良性,建议每3~6个月随访一次;若为恶性,需及时手术治疗。0类病变并非提示恶性,仅需完善检查即可明确性质。
BI-RADS4A级结节属于低度可疑恶性病变,恶性风险约2%~10%,虽不算高度危险,但需高度重视。这类结节在超声下可能表现为边界欠清、形态略不规则或伴有少量钙化等轻微异常特征,但尚未达到高度可疑恶性的标准。临床处理上,4A级结节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首选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该方法创伤小、准确性高,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若活检结果为良性,建议每3~6个月定期随访超声,监测结节大小、形态变化;若随访中出现结节增大、边界模糊等变化,需再次活检。若活检证实为恶性,及时手术治疗后预后通常较好,早期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需注意,4A级结节的恶性风险虽低,但不可忽视,尤其有乳腺癌家族史、既往乳腺病史的女性,更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检查,避免漏诊恶性病变。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乳腺癌
(一)体育锻炼
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状态。事实上,女性乳房疾病的高发期是四五十岁,此时的女性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应合理安排每日运动,保证充足的锻炼时间和适宜的运动量,对于降低乳腺癌患病风险非常重要。
(二)控制体重
数据表明,有肥胖病史或成年后某阶段体重迅速增加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体重长期稳定者。而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控制体重。
(三)适量补充维生素D、硒
女性每天摄入适量的维生素D,对乳腺癌预防有一定辅助作用。每天适当日晒15~30分钟(避免正午强光暴晒)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50岁以下女性每日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10μg,50岁以上为15μg。硒是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功能。可通过食用坚果、深海鱼等食物适量补充。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国内乳腺癌高发病率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速度的加快,女性患乳腺疾病的风险随之增加,这与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
总体而言,BI-RADS4A级结节恶性风险较低,但需重视活检明确性质,避免漏诊恶性病变。
(单位:蒙山县中医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