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秦裕清
肾结石,顾名思义,是肾脏中形成的坚硬晶体团块。其发病过程往往伴随着剧烈的腰背部疼痛(肾绞痛)、血尿、恶心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许多患者在接受手术或药物排石治疗后,常误以为万事大吉,却忽视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肾结石的复发率极高。研究表明,未经预防措施的患者,5年内复发率可达50%。因此,治疗只是“治标”,而科学的饮食与护理才是“治本”之策,是成功管理肾结石的核心。
一、 肾结石患者的饮食管理:精准施策,忌口有方
饮食管理的首要原则是均衡营养,针对性预防。不同类型的结石(如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等)其饮食要求略有不同,但以下通用准则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饮水量是预防之基石:增加饮水量是预防所有类型肾结石最简单、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成石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的浓度,使其难以析出结晶,同时促进小结石随尿液排出。建议每日饮水量应保证在2500~3000毫升以上,使尿量维持在2000~2500毫升,且尿液颜色保持清亮淡黄。均匀分配饮水时间,全天少量多次饮用。睡前和夜间起床排尿后补充半杯水,有助于避免夜间尿液浓缩。
限制钠盐摄入,控盐即控钙:过量摄入钠盐是钙性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钠饮食会增加尿液中钙的排泄量(高尿钙),从而大大增加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风险。建议每日钠摄入量应低于2克(约合食盐5克)。注意隐藏的钠来源,如腌制食品、加工肉制品、快餐、酱油、味精等调味品。
合理管控钙摄入,并非越少越好: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得了钙结石就要拒绝一切含钙食物,这是错误的。饮食中充足的钙可以在肠道中与草酸结合,形成不被吸收的草酸钙随粪便排出,从而减少肠道对草酸的吸收,降低尿草酸水平。相反,低钙饮食会使更多草酸被吸收入血,加剧结石形成。推荐从食物中摄入足量的钙,每日约1000~1200毫克(如一杯牛奶、一杯酸奶、适量豆制品和绿叶蔬菜),应避免在无医生指导下使用过量的钙补充剂。
限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草酸钙结石患者需特别注意减少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常见高草酸食物有菠菜、苋菜、杏仁、花生、大黄、浓茶、巧克力等。无需完全禁止,但应适量食用。烹饪时焯水可以有效去除部分草酸。避免在补钙的同时大量摄入高草酸食物。
限制动物蛋白摄入:高动物蛋白饮食(红肉、禽肉、鱼类)会升高尿液中钙、草酸和尿酸的水平,同时降低尿液中枸橼酸盐的含量。适量控制每日动物蛋白的摄入量,推荐每日每公斤体重0.8~1.0克。可以部分替换为植物蛋白来源,如豆类。
其他注意事项:尿酸结石患者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啤酒),并碱化尿液(多食用蔬菜水果,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枸橼酸钾)。枸橼酸盐是一种天然的结石抑制物,柠檬水中富含枸橼酸,适量饮用(如每日冲泡新鲜柠檬水)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
二、 肾结石患者的综合护理策略
(1)生活方式干预:①规律运动:运动有助于促进小结石排出,控制体重。但需注意,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若未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尿液浓缩,反而增加结石风险,因此运动后务必补水。②控制体重:肥胖是肾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的理想范围内。
(2)病情监测与随访:①学会观察尿液:注意尿液的颜色、量,以及是否有沙粒或碎石排出。收集排出的结石进行成分分析,能为后续预防提供明确方向。②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进行泌尿系统B超或尿液检查,监测结石情况,即使无症状也应坚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新形成的结石。
(3)遵从医嘱,谨慎用药:严格按医生处方服药,如使用排石药物、碱化尿液药物等。切勿自行购买止痛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对肾脏有损伤。
(4)心理护理:肾结石带来的疼痛和对复发的担忧可能引发焦虑情绪。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充分沟通,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单位:云阳县江口镇中心卫生院(云阳县第二人民医院),省市: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