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菊香
在家庭药箱中,布洛芬堪称“万能止痛药”的代名词,无论是头痛、牙痛、关节痛,还是感冒引起的发热,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它。然而,这款常用药并非真的“无所不能”,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胃出血、肾损伤等严重后果。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收到布洛芬相关不良反应报告超12万例,其中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严重反应占比达38%。了解布洛芬的适用范围与使用禁忌,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
一、布洛芬:并非“包治百痛”的万能药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效果主要针对轻中度的慢性钝痛,如肌肉劳损痛、术后疼痛、痛经等,对于急性锐痛(如外伤剧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则十分有限。与其他常用止痛药相比,布洛芬有其明确的优势与短板。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解热镇痛作用温和,胃肠道刺激小,但无抗炎效果;阿司匹林抗炎作用较强,却易引发胃黏膜损伤和出血风险;而布洛芬的优势在于抗炎效果明确,胃肠道耐受性优于阿司匹林,但在镇痛强度上不及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盲目将布洛芬用于所有疼痛场景,不仅可能延误病情,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二、这些人群使用布洛芬需“踩刹车”
胃肠道疾病患者:警惕出血风险
布洛芬会抑制胃黏膜保护因子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或近期出现过黑便、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人群,使用布洛芬可能诱发溃疡穿孔或再次出血。临床数据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服用布洛芬后,出血风险较普通人增加4~6倍。
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而非禁用
长期服用布洛芬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
肝肾功能不全者:严格控制剂量
布洛芬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需减少剂量,避免药物蓄积导致肝肾损伤。严重肝衰竭、肾衰竭患者应禁用布洛芬。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用药需谨慎
孕妇在妊娠晚期使用布洛芬可能影响胎儿循环系统,应禁用;儿童用药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此外,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也应禁用布洛芬。
三、避开用药误区,安全使用布洛芬
避免重复用药
很多复方感冒药(如酚麻美敏片)、止痛药(如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中已含有布洛芬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成分,同时服用多种此类药物,易导致剂量超标,增加胃肠道和肾脏损伤风险。用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核对成分。
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长
布洛芬用于止痛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天。成人常规剂量为每次200~400毫克,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200毫克。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头晕,严重时可引发肝衰竭。
不要空腹服药
空腹服用布洛芬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建议在饭后半小时或随餐服用,同时避免与酒精同服,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布洛芬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同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与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同服可能降低降压效果;与利尿剂(如呋塞米)同服可能加重肾损伤。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四、出现这些情况,立即停药就医
用药期间若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持续胃痛、黑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血管不适;尿量减少、水肿等肾脏损伤表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布洛芬作为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能有效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但绝非“万能止痛药”。了解其适用范围、禁忌人群和用药误区,遵循“对症用药、适量、短期”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药效,规避健康风险。如有不确定的用药问题,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切勿凭经验自行用药。
(单位:上海市白茅岭医院军天湖分院,省市:安徽省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