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董杰 铁爱民 杨媛香
“医生,孩子才3个月,做支气管镜会不会因为麻醉‘憋过去’?”这是NICU和呼吸科门诊最常听到的焦虑之一。家长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婴儿气道只有成人手指粗,呼吸储备差,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酿成险情。
一、为什么3个月宝宝需要支气管镜
别看宝宝小,气道问题却不少:反复肺炎、肺不张,需要灌洗清除痰栓;怀疑误吸(如呛奶)导致气道异物;先天性气道畸形(软化、狭窄)评估;不明原因喘鸣、血痰,需要直视下活检。支气管镜能直接“走进”气管,比CT、X光更早发现病变,还能同步治疗——堪称“微型手术”。
二、“憋过去”到底指什么
家长口中的“憋”,在医学上就是缺氧甚至窒息。婴儿的呼吸储备本来就弱:气管直径只有4~5毫米,一块鼻屎都可能堵住;主要靠鼻子呼吸,5个月以后才会张嘴换气;耗氧量却是成人的2倍,缺氧30秒就可能心率骤降。因此,麻醉医生的任务不是简单地让孩子“睡觉”,而是“人工接管呼吸”,保证全程氧气供应。
三、现代麻醉怎样把风险压到最低
(一)让孩子迅速入睡、迅速清醒
麻醉医生会先用七氟烷或丙泊酚让孩子吸入,30秒左右孩子就会进入睡眠状态,停药后2~3分钟即可清醒。
(二)留一条“专用通气通道”
支气管镜会占据气道,麻醉医生会在镜头旁再插一根细管(喉罩或T形管),确保氧气可以持续送进去,二氧化碳也能排出来。
全程数字监控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心率每秒钟刷新。一旦氧饱和度掉到95%以下,医生会立刻退镜、加压给氧,整个过程比家长更紧张。
四、小儿气道管理的五个关键细节
(一)设备全部“缩水”
最细的气管镜只有2.8毫米,比圆珠笔芯还细;呼吸机管路换成15毫米的小管,储气囊只有500毫升,防止“成人设备”伤害孩子的肺。
用药按克计算丙泊酚每次只用1~2毫克/公斤,3个月宝宝大约用10毫克左右,仅为成人剂量的二十分之一;肌松药罗库溴铵0.3毫克/公斤,术后3~5分钟就能用拮抗剂逆转;局部利多卡因喷雾2毫克/公斤,相当于在喉咙抹一层“麻醉牙膏”。
体位像抱娃孩子被摆成“斜坡卧位”,肩下垫小枕,既让气道拉直,又不会窝脖子;头部由专人轻托,防止突然转动造成气管扭曲。
(四)操作速度以秒计
每次进镜不超过30秒,看、灌洗、退,一气呵成。一旦出现血氧下降,3秒内退镜到主气管,面罩加压给氧。
(五)术后苏醒
停药后3~5分钟宝宝开始扭动,10分钟内拔掉喉罩;在恢复室再观察2小时,确认吞咽反射恢复后才喂奶,避免误吸。
五、家长最关心的四个问题
(一)会不会影响大脑发育
目前所有研究都显示,单次短于1小时的全身麻醉,对3个月婴儿的神经发育没有统计学影响。麻醉药物24小时内基本能代谢干净。
(二)会不会插管伤到喉部
支气管镜不经过声带,喉罩或T管只是“贴”在声门上方,像软垫一样维持通气,并不插入气管。婴儿声带及周围组织娇嫩,但喉罩材质柔软、尺寸精确,损伤概率远低于传统气管插管。术后当天声音嘶哑的发生率不到1%,即便出现,也会在24小时内自行恢复,无需特殊处理。
(三)做完会不会咳得更厉害
检查后1~2天孩子可能有轻微咳喘,是因为气道黏膜受到镜身触碰后出现短暂水肿,属于正常反应。医生会常规给予雾化布地奈德加生理盐水,帮助消肿、安抚气道。多数宝宝24~48小时即可缓解,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如果咳喘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复诊排除继发感染。
(四)需要禁食多久
母乳4小时、配方奶6小时、固体食物8小时,这是为了避免麻醉时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婴儿胃排空速度比成人慢,尤其配方奶含蛋白脂肪高,需要更长时间。家长务必严格遵守禁食表,不要因为宝宝哭闹就提前喂水喂奶,否则极易引发术中呕吐、吸入性肺炎,反而增加风险。
六、结语
现代小儿麻醉团队已经把风险降到了最低:设备更细、药物更精准、监控更严密、操作更迅速。家长真正需要做的,是配合禁食时间、术后观察24小时,其余就交给专业团队。只要流程规范,孩子不会“憋过去”,反而会因为气道被清理干净,呼吸更顺畅。
(第一作者单位:临沧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省市: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作者单位:临沧市人民医院产科,省市:云南省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