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黄娟
在我们身体的背部、脊柱两侧,静静地躺着一对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器官——肾脏。它们每天24小时工作,帮我们排出体内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还参与红细胞生成。如果肾脏出了问题,全身都会受到牵连。而“肾病综合征”就是肾脏疾病中的一种典型表现。了解肾脏的功能,认识肾病综合征的危害,并掌握保护肾脏的科学方法,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关注的健康课题。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疾病,而是一组由肾小球损伤引起的临床表现。主要特征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血脂。这种综合征背后的原因可以很多,例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毒性或糖尿病等。
简单来说,肾病综合征就是肾脏的过滤系统出了问题,导致本应保留在血液中的蛋白质大量流失到尿液中,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肾脏为何会“漏蛋白”
健康的肾小球像一道精密的滤网,只让身体不需要的废物排出,而保留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然而当这个“滤网”受损,比如被免疫反应攻击或长期高血压、高血糖侵蚀,过滤功能就会异常。蛋白质开始被漏出去,血液中蛋白水平下降,身体就容易出现水肿,特别是眼睑、下肢,甚至全身浮肿。肝脏为了补偿蛋白流失,会过度合成脂类物质,导致血脂升高。这也解释了为何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
肾病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初期的肾病综合征可能只是尿液泡沫增多或轻微浮肿,不容易引起重视。随着病情进展,水肿会加重,可能影响呼吸或导致体重迅速上升。有些人还会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等全身症状。但部分患者并没有明显不适,只是在体检中发现尿蛋白异常。因此,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对早期发现肾病非常关键。
肾病综合征严重吗
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肾病综合征可能发展成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需要透析或肾移植。儿童和年轻人虽然恢复能力强,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的人群,进展风险更高。大量蛋白流失也会削弱免疫力,容易反复感染;水肿严重者可能出现胸腹积液,甚至血栓并发症。因此,一旦确诊,必须遵医嘱积极干预。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肾脏
控制基础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肾脏病的两大元凶。如果已经被诊断患有这些慢性病,一定要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规律服药、定期监测,是预防肾损伤的第一道防线。
不滥用药物:许多人习惯一有头痛、感冒就随便吃药,特别是止痛药、抗生素、中草药。一些药物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却可能对肾脏产生毒性。任何药物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是长期用药者更要小心。
合理饮食,少盐低脂:肾脏要处理我们摄入的各种代谢废物,因此吃得健康就是减轻它的负担。饮食中要注意减少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避免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对有蛋白尿的人来说,蛋白质摄入要适量,不能盲目进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调整,对肾脏健康却意义重大。长期熬夜、肥胖、压力大,都是损伤肾功能的潜在因素。
重视定期体检:很多肾脏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常常被忽略。定期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者,更应引起重视。越早发现问题,治疗效果越好。
肾病综合征能治好吗
多数肾病综合征是可以控制甚至缓解的,但前提是早发现、早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医生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尿剂、降压药等进行综合治疗。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配合同样重要。但要明确一点:肾病综合征治疗周期往往较长,需要患者有耐心和信心,不能因为症状缓解就擅自停药或忽视随访。
肾脏不像心脏那样“跳动可见”,也不像胃那样容易“喊痛”。它在多数情况下都很“安静”,一旦出问题,往往已经不轻。肾病综合征是一个警示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肾脏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不迷信偏方、不拖延治疗,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肾脏守护者”。健康从点滴做起,保护肾脏,从今天开始。
(单位: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