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卵巢囊肿:良性居多但不可轻视,发现后这样应对最科学
2025-04-0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9328

撰文/张艳艳

体检报告上的“卵巢囊肿”四个字,常常让女性心头一紧。“是良性还是恶性?”“会不会变成癌症?”“必须手术切除吗?”——这些疑问背后,是女性对卵巢健康的深切关注。事实上,卵巢囊肿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包含多种类型的病变,其良恶性、处理方式也大相径庭。今天就来系统解读卵巢囊肿的真相。

一、卵巢囊肿:多数是身体的生理性现象

卵巢囊肿是卵巢内或表面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同卵巢上长出的“小水泡”。从性质上看,90%以上的卵巢囊肿都是良性的,恶性情况占比不足5%,且多发生在绝经后女性身上。

从类型上区分,最常见的是生理性囊肿,包括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育龄女性每个月都会经历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的过程,若卵泡未破裂或黄体退化不全,就可能形成直径2~3厘米的囊肿。这类囊肿如同月经周期的“过客”,通常会在2~3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病理性良性囊肿则不会自行消退,常见类型有: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侧,囊内充满清亮液体;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可长成巨大囊肿,囊内为胶冻状黏液;

卵巢畸胎瘤:内含毛发、油脂、骨骼等组织,如同“人体小仓库”。

这些良性囊肿生长缓慢,通常不会侵犯周围组织,也不会发生转移。

二、警惕恶性囊肿的危险信号

虽然恶性囊肿少见,但早期识别至关重要。以下特征需高度警惕:

生长速度快:短期内囊肿明显增大(如3个月内直径从3厘米增至5厘米以上);

影像学提示异常:超声显示囊肿为实性或混合性回声、有乳头状突起、血流信号丰富;

伴随全身症状: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腹胀、腹痛、腹水(腹部积水);

肿瘤标志物升高:CA125、HE4等指标异常升高。

绝经后女性新出现的卵巢囊肿,恶性风险明显高于育龄女性,需格外谨慎。此外,双侧卵巢同时出现囊肿、囊肿直径超过10厘米时,也需警惕恶性可能。

三、发现卵巢囊肿后,科学处理分三步走

发现卵巢囊肿后,不必急于手术,可遵循“观察-评估-干预”的阶梯式处理原则:

第一步:初步观察(针对首次发现的小囊肿)

若囊肿直径<5厘米,且超声提示为单纯液性囊肿(无实性成分、无分隔),可先观察3个月经周期,在月经干净后复查超声,判断是否为生理性囊肿。观察期间无需服药(药物无法消除囊肿),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扭转,同时记录月经周期和身体症状。

第二步:进一步评估(针对持续存在的囊肿)

若囊肿持续3个月未消失,或直径≥5厘米,需通过超声、MRI等检查明确性质,同时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于育龄女性的良性囊肿,若无症状可每3~6个月复查一次;若出现腹胀、尿频等压迫症状,或囊肿直径超过8厘米,建议手术治疗。

第三步:手术干预(根据囊肿性质选择方式)

良性囊肿:可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只切除囊肿保留卵巢,不影响生育功能。

疑似恶性囊肿:需开腹手术,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是否切除卵巢、子宫及周围组织,术后可能需要化疗。

特别提醒:卵巢囊肿扭转(突发剧烈腹痛)是常见急症,若不及时手术可能导致卵巢坏死,出现症状需立即就医。

四、日常预防:关注卵巢健康的三个要点

定期体检:2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妇科超声检查,绝经后女性更要坚持筛查;

避免滥用药物: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可能刺激囊肿形成;

保持健康生活: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

卵巢囊肿如同卵巢上的“不定时气球”,多数会安静存在或自然消失,少数需要医学干预。发现囊肿后,既不必恐慌,也不能忽视,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通过动态观察和科学评估,就能在保护卵巢功能的同时,有效规避健康风险。记住:对于卵巢健康而言,定期检查比盲目焦虑更有意义。

(单位:魏县人民医院,省市:河北省邯郸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盛大启幕 开启科普“全月深耕” 新征程
推荐阅读
卵巢囊肿的隐患:从症状到治疗的新进展
2025-04-07 北京科技报
超声报告里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哪些需要担心?
2025-03-24 北京科技报
卵巢囊肿术后注意事项:护士提醒这几点千万别忽视
2025-02-17 北京科技报
卵巢囊肿别惊慌,一文读懂护理要点
2025-01-2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