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白晓娟 郭冬梅
凌晨1点,28岁程序员小林盯着屏幕,手边空了两包薯片。“不饿却想吃”——半年来他的体重从65公斤涨到72公斤,睡眠时间从7小时缩至5小时。这种“越熬越饿、越饿越胖”的循环很常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18~64岁的成年人中,38.2%存在睡眠不足(每日<7小时),同期超重肥胖率达50.7%。这背后藏着“代谢调节器”——瘦素:睡眠充足时它高效工作,不足则“罢工”,让体重管理遇阻。
瘦素:人体自带的“减脂管家”
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1994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大学Friedman团队发现,能抑制食欲、调节能量代谢。它像精准管家:经血液循环到下丘脑,向大脑发“能量充足,无需进食”信号,同时激活脂肪分解酶加速热量消耗。2024年《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研究显示,健康成年人夜间(2:00~4:00)瘦素分泌占全天42%,此时恰是深度睡眠高发期,睡眠质量决定瘦素“工作效率”。
睡眠不足:瘦素的“隐形杀手”
当睡眠被剥夺时,身体启动“生存应激”模式:瘦素减少,促食欲的饥饿素增加。2024 年《Sleep Medicine》研究(1236人,追踪1年)显示,每日睡眠<6小时者,瘦素比充足者低18.3%,饥饿素高22.7%,对高糖高脂食物渴求增45%。更值得关注的是累积效应。浙江省疾控中心2024年研究指出,连续5天睡眠不足(每日<6小时),基础代谢率降10.2%,相同热量摄入下,脂肪堆积快37%。这正是小林体重上升的原因。
权威数据:睡眠与体重的“剂量关系”
不同人群睡眠需求不同,与体重关联呈“剂量效应”:
成年人(18~64岁):2024 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显示,睡7~8小时者超重肥胖率42.1%;<6小时者达61.5%,腹型肥胖风险增40.3%。
老年人(≥65岁):中国老年医学学会2024年数据,每日睡≥7小时者,BMI波动比不足者小23%,瘦素抵抗发生率降18%。
特殊人群:孕产妇睡<7小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风险增52%(《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4年);青少年(13~17岁)睡<8小时,肥胖发生率是充足者的2.3倍(《中国学校卫生》2024年)。
科学睡眠:给瘦素“加满油”的实用指南
我们可通过以下方式优化睡眠,提升瘦素效能:
1.固定作息,锚定生物钟
人体激素分泌有昼夜节律,建议成年人23:00入睡,周末作息波动不超1小时。2024年《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研究证实,规律作息能使瘦素分泌峰值提高12.5%。
2.控制蓝光,保护分泌高峰
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其蓝光抑制褪黑素,间接使瘦素分泌延迟2小时。可换成读纸质书或听白噪音。
3.优化环境,提升睡眠质量
卧室温度18℃~22℃(此区间深度睡眠占比最高),保持黑暗(用遮光窗帘)和安静(噪声<30分贝)。2024年《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指出,深度睡眠每增加1小时,瘦素分泌增加8.7%。
4.适度补觉,而非“恶补”
午睡20~30分钟为宜(避免深睡眠),可使下午瘦素升5.3%;周末补觉不超2小时,否则打乱生物钟。
5.腹式呼吸助眠法
睡前腹式呼吸训练能激活副交感神经,降应激激素助入睡。做法:仰卧屈膝,一手放腹部肚脐处,另一手放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不动(4秒);屏息2秒;呼气时腹部收缩(6秒)。每天练5~10分钟,持续4周可使入睡时间短21%,深度睡眠长17%(《中国全科医学》2024年)。这种方式能够调节自主神经,改善瘦素分泌节律,适合压力大、入睡难人群。
从发现瘦素到证实睡眠与代谢关联,科学揭示:好睡眠是激活身体自愈力的“钥匙”。普通人无需昂贵保健品,调整作息、辅以腹式呼吸等,就能让瘦素高效工作。正如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教授所说:“睡眠不是时间浪费,是代谢健康的基础投资。” 今晚开始,给身体充足睡眠,让瘦素为健康“加油”。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省市:福建省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