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缘起与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共青团中央等多部门联合部署寒假 “返家乡” 社会实践工作的时代浪潮下,项目组积极响应号召,于 2023 年 12 月正式成立服务队。项目的灵感来源于 “雨润心田,筑梦云滇”中央民族大学 2024 年寒假线下支教活动,以及 “云滇梦启普通话,学普用普暖冬行”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在前期实践中,团队深入云南乡村,通过课堂教学、科学实验、普法推普讲堂、民族文化汇演等多样形式,探索乡村教育新路径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云南乡村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指出,存在教育资源短缺、城乡差距大、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全、学生兴趣不高、生源流失、儿童监护缺失、基础教育特色丧失、家长教育意识薄弱等问题。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 - 2025)》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信息化等目标,为项目指明方向。
二、项目定位与价值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自 2003 年实施以来,已走过 20 个年头。这一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推进的国家项目,累计选派 46.5 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中西部 22 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 2100 多个县市区旗基层服务。在西部的广袤土地上,志愿者们在基础教育、扶贫开发、抗震救灾、留守学生关爱等多个领域发光发热,成为了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人才力量。
本项目紧跟西部计划的脚步,致力于打造西部综合乡村教育和志愿服务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通过构建 “高校 — 县城 — 乡村” 三线联动机制,整合高校的教育资源、县城的管理资源和乡村的实际需求,打造集教育实践、公益服务、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教育支持体系。我们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关注乡村教育,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云南乡村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三、项目核心内容
“灯塔计划” 寒暑期线下支教以高校青年为核心力量,采用 “高校 — 县城 — 乡村” 三线共牵模式,在云南乡村开展公益支教活动。每一次支教活动前,高校志愿服务组织都会在项目组的严格监督下,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选拔出具备专业知识和爱心的优秀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时间,奔赴云南乡村,为当地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温暖。在首阶段的支教活动中,我们的支教团已成功惠及 328 名中小学生,课程涵盖科学启蒙课、围棋课、舞蹈课、播音主持课、书法课、美术课、阅读写作课、中华文化课、趣味数独课等多个领域,丰富的课程内容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志愿者们也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用假期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且意义重大的事,这就是我们支教的初心。”
项目组与新街村社会助学基金会达成合作,共同推进 “一张纸的故事” 项目。新街村社会助学基金会副会长杨开良在旧城乡新街村完全小学 “六・一” 表彰大会上曾感慨道:“乡村孩子不比城里孩子差,只是缺少鼓励罢了。” 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希望通过整合高校资源,为旧城乡的 “鼓励教育” 提供更优质、更可行的组织方案。我们计划为孩子们设计更多形式多样的奖励机制,从一纸奖状到个性化的成长手册,用鼓励的力量激发乡村孩子的学习动力。
2024 年春节,支教团精心策划了 “艺动童年,茁壮成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专题公益汇演,即乡村 “达人秀” 红色专题公益汇演。在课余时间,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进行节目编排,从舞蹈表演、科学展示,到民族舞、小主持人展示、民乐演奏 - 葫芦丝、诗朗诵等,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努力与汗水。这场汇演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成为了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志愿者将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活动组织经验融入其中,为乡村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将持续举办乡村 “达人秀” 活动,让更多乡村孩子在舞台上找到热爱、收获自信。
在走访乡政府、村公所、派出所及乡村小学的过程中,项目组发现乡村青少年普法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诸多难点。普法教育方面,存在覆盖不全、形式单一、资源匮乏等问题;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面临资源不均衡、形式化严重、受不良信息干扰等困境。为此,我们吸取高校法学院的活动经验,设计了 “法治明灯” 青少年普法讲堂。在 “溯法寻源小剧场” 活动中,孩子们以《公民文明守则》《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生守则》为蓝本,分组编排法治短剧,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乐趣游园学宪法” 通过 “法平如水” 奔跑赛和 “宪法拼图” 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增强宪法意识;“爱国教育法先行” 则以两人三足绑腿跑结合答题的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法律知识学习有机结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在与乡村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老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呀?”“老师,四川是不是到处都是大熊猫呀?” 这样的问题频繁出现。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地理和信息的不对称,极大地限制了乡村孩子对国家乃至世界的认知,影响了他们对未来的想象和规划。为打破这一局限,项目组开展了新视野城市宣传计划。我们通过线下宣讲,用生动的图片、视频和故事,向孩子们展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和教育资源;设计并发放精美的城市宣传册,内容涵盖城市地标、名人故事、特色文化等,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城市魅力。目前,我们已开展 4 次城市宣传活动,为孩子们介绍了北京、广西、江西、四川等城市,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热烈的讨论,让我们看到了这项计划的意义。
许多乡村地区的孩子由于资源匮乏和环境限制,难以获得足够的成长支持和指导。新视野圆梦计划正是为帮助这些孩子而生。我们通过收集乡村学生的梦想故事,在社区和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提升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度;推行一对一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学业和心理支持,目前已累计帮助 22 名中小学生。未来,我们计划开展资金募捐及资助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或教育资金援助;定期邀请社会各界成功人士进行分享,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们勇敢追梦。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乡村地区的科学教育资源普遍不足,严重限制了孩子们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此,项目组依托当地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合作,共同搭建未来科学实验站。我们计划联合当地学校,共建科学实验站并配备必要的科学仪器和材料;通过网络平台提供远程科学教育课程,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学习;举办科技创新挑战赛,鼓励学生团队设计并实施科学项目,并对优秀项目进行奖励和表彰。目前,我们已招募 5 位相关专业领域的优秀大学生,为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活动,后续还将举办科学夏令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受地域限制,高校大学生在学期中无法亲临支教地与孩子们共同学习。“灯塔计划” 线上课程辅导作为线下支教的有力补充,应运而生。在固定的时间,我们招募优秀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线上平台为乡村孩子们答疑解惑、辅导功课。目前,线上支教已开展 2 次,惠及 54 名乡村小学生,有效解决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受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启发,项目组策划了 “引路人计划”。我们发现,许多乡村孩子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感到迷茫,缺乏清晰的规划。为此,我们计划通过视频录制、线上直播、设计线下支教课程、绘制漫画等多元化形式,为孩子们介绍不同的职业与行业。从医生、教师到工程师、科学家,我们希望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方向选择提供积极正确的引导。
如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乡村地区在这方面的教育资源更为匮乏。项目组秉持 “萤烛光末,增辉日月” 的原则,积极开展 “树洞计划”。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与 32 位中小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压力。同时,我们特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为孩子们带来趣味心理健康课程,帮助他们认识情绪、学会调节心态。目前,项目组已开通 “树洞计划” 心理交流站微信公众号,未来还将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展 “说说心里话” 书信往来活动,为乡村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项目成效与展望
目前,项目在支教服务、普法宣传、科学教育、公益陪伴等多个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线下支教活动丰富了乡村孩子的学习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普法讲堂增强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爱国情怀;城市与大学宣传计划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了学习动力;各类陪伴计划为乡村青少年提供了全方位的成长支持。
展望未来,项目将持续深化 “教育 + 公益 + 文化” 模式,进一步整合高校、社会等多方资源,精准聚焦乡村教育痛点,不断优化项目内容与形式。我们将加强与当地政府、学校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机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和社会力量参与;同时,引入专业的评估体系,定期对项目效果进行总结和改进,为云南乡村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坚实的支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中央民族大学 冯仁琳)
参考文献
[1]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EB/OL]. [2023-05-24]. https://www.yn.gov.cn:8443/ztgg/lqhm/hmzc/jyfz/202305/t20230524_259487.html.
[2] 云南省民族地区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 [EB/OL]. [2023-07-05]. https://mzzj.yn.gov.cn/html/2023/gongzuodongtai_0705/48923.html.
[3] 【教育高质量发展】施甸:校地联动携手同推校外教育 [EB/OL]. [n.d.]. http://m.toutiao.com/group/7328417104577724968/?upstream_biz=doubao.
[4] 推动基础教育从增量向提质迈进 [EB/OL]. [2024-09-26]. https://www.yn.gov.cn/ywdt/bmdt/202409/t20240926_304409.html.
[5] 【公益支教】校地联动,共育青苗 —— 施甸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志愿服务团队携手同推施甸校外教育 [EB/OL]. [n.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yNzIwNTM1Mg==&mid=2247537487&idx=1&sn=a7b45ddbb8403e9966882c3c7a8d0347&scene=0.
[6] 百名重大青年开展 “互联网 + 乡村义教” 寒假社会实践 [EB/OL]. [2024-02-22]. https://news.cqu.edu.cn/archives/news2/content/2024/02/22/948e6555603a8adf82662118b32da5a131f2f4fc.html.
[7]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调研报告 [EB/OL]. [2023-04-18]. https://news.qq.com/rain/a/20230418A058HO00.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所涉内容非本站(号)观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文字和图片均由第三方提供,一切法律责任由提供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