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中药穴位敷贴:如何让“中药”与“穴位”碰撞出健康的火花?
2025-03-31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2万

撰文/苏绮晴文小燕梁静芳

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中医药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其中,中药穴位敷贴作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外治疗法,近年来备受关注。它结合了中药的药性作用和经络穴位的刺激效应,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保健和治疗。本文将带您了解中药穴位敷贴的原理、适用人群、常见应用及注意事项,揭开这一传统疗法的科学面纱。

一、什么是中药穴位敷贴

中药穴位敷贴,又称“穴位贴敷”,是将特定中药研磨成粉或制成膏剂,贴敷于人体相应穴位,通过药物渗透和穴位刺激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外治法,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经络学说和中药归经理论。

穴位敷贴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药物外敷的记载。明清时期,穴位敷贴疗法逐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如今,随着现代透皮给药技术的发展,中药穴位敷贴的科学性进一步得到验证,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穴位敷贴的作用原理

(一)药物透皮吸收,直达病所

中药敷贴所选药物多具有辛香走窜、活血化瘀或温经散寒的特性,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肉桂等。这些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血液循环,或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发挥药效。

(二)刺激穴位,调节经络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犹如一条条无形的通道,贯穿全身,连接脏腑,沟通内外。穴位则是经络上的特殊节点,是气血运行的交汇点。当药物敷贴于穴位时,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沿着经络的循行路径,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作用。同时,穴位的刺激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保健的目的。例如:足三里(胃经穴位)贴敷可健脾和胃,改善消化不良;肺俞(膀胱经穴位)贴敷可宣肺止咳,缓解呼吸道症状;神阙(任脉穴位,即肚脐)贴敷可温阳固本,增强免疫力。

(三)综合调理,增强疗效

与单纯口服药物不同,穴位敷贴结合了药物、穴位、经络三重作用,既能局部起效,又能整体调节,尤其适合慢性病调理和体质改善。

三、中药穴位敷贴的优势

(一)无创无痛,患者接受度高

与传统的针刺疗法相比,中药穴位敷贴无需针刺皮肤,避免了针刺带来的疼痛,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以及对针刺有恐惧心理的患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几乎不会感到痛苦,大大提高了治疗的舒适度和患者的接受度。

(二)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中药穴位敷贴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器械和设备,只需将中药制成药膏或药饼,敷贴于相应的穴位即可。这种简便的操作方式使得中药穴位敷贴不仅可以在医院、诊所等专业医疗机构开展,还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等场所进行,便于广泛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这一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

(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中药穴位敷贴所使用的药物大多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经过科学的配伍和炮制,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而且,药物是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对胃肠道造成的刺激和损伤,减少了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进一步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只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穴位,中药穴位敷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穴位敷贴的常见应用

(一)呼吸系统疾病

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时,常选用具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药,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敷贴于肺俞、定喘、膻中等穴位。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能够缓解患者的咳嗽、气喘等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消化系统疾病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便秘等,中药穴位敷贴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以治疗便秘为例,可选用大黄、芒硝、厚朴等具有通便作用的中药,敷贴于神阙、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这些药物能够通过皮肤吸收,刺激肠道蠕动,促进粪便排出,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三)骨关节疾病

在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中,中药穴位敷贴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川芎、红花、乳香、没药等,敷贴于病变部位的穴位,如大椎、肩井、命门、环跳、膝眼等。药物的渗透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麻木等症状;穴位的刺激则能够调节骨骼肌肉系统的功能,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和康复。

(四)儿科疾病

中药穴位敷贴在儿科领域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而且很多儿童对针刺和口服药物存在恐惧心理。中药穴位敷贴以其无创无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成为儿科疾病治疗的一种理想选择。例如,在治疗小儿腹泻、厌食、遗尿等疾病时,可选用相应的中药敷贴于相应的穴位,如脐部、涌泉穴等,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调节儿童的脾胃功能、肠道功能和泌尿系统功能,且无痛苦、无副作用,深受家长和儿童的欢迎。

四、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

尽管穴位敷贴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皮肤敏感者慎用:部分人群可能对药物或敷料过敏,贴敷前可先小范围试用,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敷贴,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2. 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避免皮肤过度刺激。初次敷贴时,可适当缩短敷贴时间,观察皮肤反应。

3. 特殊人群需谨慎:孕妇、老年人、皮肤破损者、严重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季节与体质因素:如“三伏贴”需在特定时间使用,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过度温补。

五、结语

中药穴位敷贴凝聚了千年的中医智慧,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焕发新生。它不仅为众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法,也为传统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及为大众提供了一种绿色、便捷的健康管理方式。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疗法或将在疾病预防、康复医学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单位: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省市:广东省肇庆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沙金 “平替” 黄金?醒醒!这是一场美丽而危险的幻觉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