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慢性咳嗽患者的饮食调理与空气净化建议
2025-03-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4.2万

撰文/蒋雪莲

慢性咳嗽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可由呼吸道感染后遗症、过敏反应、气道高反应性、胃食管反流、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鼻后滴漏综合征等因素引起。其显著特点是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甚至导致睡眠障碍、胸腹肌疼痛、情绪波动等问题。除了医学治疗外,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与良好的居家空气环境是辅助治疗慢性咳嗽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围绕饮食管理与空气净化两个方面,助力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一、慢性咳嗽与日常饮食的关系

饮食因素在慢性咳嗽的发生与加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某些食物可刺激气道黏膜,诱发或加重咳嗽;而另一部分具有润肺、止咳、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则有助于缓解症状。因此,科学的饮食调理对慢性咳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一)推荐食物

润肺养阴类食物:梨、银耳、百合、枇杷、荸荠、莲藕、麦冬等,适用于干咳、咽干无痰或少痰者。例:银耳百合冰糖汤可每日适量食用,具有润肺止咳的良效。

健脾益气类食物:山药、莲子、扁豆、粳米、小米、红枣等,适用于脾虚痰湿体质或体倦乏力的咳嗽患者,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力。

清热化痰类食物:萝卜、青菜、紫菜、芦根、冬瓜、绿豆等,适用于黄痰多、咽喉红肿热感的湿热咳嗽。

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南瓜子,有助于提升免疫防御力,降低慢性感染发生率。

(二)建议摄入方式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厚味,防止生痰助湿。可采用炖、煮、蒸的方式制备食物,少用煎炸或烧烤。饮水要充足,每日保持1500~2000ml温水摄入,可缓解咽干刺激。

二、忌食食物:避免刺激加重咳嗽

(一)辛辣刺激类食物

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葱等辛温之品会刺激咽喉和气道黏膜,诱发咳嗽反射,不利于恢复,尤其在咳嗽初起或伴有咽炎者应尽量避免。

(二)油腻油炸食物

如炸鸡、薯条、油条、烧烤等高脂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促进痰液产生,延缓咳嗽康复过程。

(三)冰冷饮品和寒凉食物

冷饮、冰淇淋、西瓜、柿子等寒性食物易引起气管收缩,加剧气道高反应性,是诱发咳嗽的重要因素,寒咳体质者更应避免。

(四)甜腻乳制品

过量摄入牛奶、奶油、蛋糕等高糖高脂食物,可能加重痰湿、引起黏痰,导致咳嗽迁延不愈。

(五)致敏食物

对某些特定食物如坚果、虾蟹、鸡蛋等过敏者,应彻底避免摄入,以防诱发过敏性咳嗽。

三、居家空气环境调整

(一)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流通

勤通风:每天早晚通风20~30分钟,有助于降低室内CO2浓度与病菌数量。通风时应避开风口直吹,以免寒冷刺激气道。

避免二手烟与香水气味:烟雾与香氛中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对呼吸道刺激性极强,慢性咳嗽患者应远离吸烟环境。

(二)空气净化器的科学使用

建议选用带HEPA高效过滤网和活性炭滤芯的空气净化器,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细颗粒物、过敏原与异味。净化器应定期更换滤芯,以维持良好效果。尽量选择噪音小、风速调节范围广的机型,以保证夜间使用的舒适度。

(三)控制适宜的温湿度

温度控制:室温应保持在20℃~24℃,夜间不宜过低,防止受寒诱发咳嗽。

湿度调节:理想湿度为45%~60%。过干空气易导致气道黏膜干燥;过湿则利于霉菌生长。可使用加湿器改善空气湿润度,但要每日清洗加湿器水箱,防止细菌滋生。

(四)避免室内过敏原

使用防螨床上用品,每周高温清洗床单、被套。清洁空调滤网,防止霉菌及尘螨繁殖。避免地毯、布艺沙发等易积尘装饰物。宠物毛发也可能成为过敏原,需保持环境清洁并适度隔离。

四、结语

慢性咳嗽虽非急性重症,但其长期反复发作对身心健康带来极大负担。治疗不能单靠药物,日常生活中更需从饮食调理、环境净化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一个有利于呼吸系统修复的环境。

(单位:江永县上江圩镇中心卫生院,省市:湖南省永州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推荐阅读
慢性咳嗽:不只是“咳嗽”那么简单
2025-03-31 北京科技报
一到换季就咳嗽不停?内科医生揭秘慢性咳嗽的5大常见原因
2025-03-24 北京科技报
中医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2025-02-17 北京科技报
慢性咳嗽总不好?中医辨证+西医检查双管齐下
2024-12-16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