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艳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但很多人对疫苗接种后的护理存有误区,这些误区既会影响疫苗效果,又会引发不必要的健康风险,本文将会深入剖析接种后护理的5个误区,助力大家正确处理疫苗接种。
误区一:接种后需即刻清洁洗澡
很多人觉得打完针针眼处要清洗,所以就马上洗澡,这是不对的,疫苗注射处的针眼是小创口,皮肤有自我修复功能,但打完针24小时之内创口还没完全闭合,这时候洗澡可能会让水里的细菌顺着针眼进入身体,增加局部感染风险,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疼痛、化脓等情况。夏天出汗多的时候,汗液也会刺激没愈合的针眼,冬天洗澡时热水蒸汽会让皮肤毛孔张开,细菌也更容易入侵,那么究竟要不要洗澡呢?
正确做法是接种完24小时内不要洗澡,如果感觉接种部位有轻微的不舒服,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沾温水擦一下周围皮肤,但注意不要擦到针眼处。对于一些免疫力比较弱的宝宝或者老人,可以延长到48小时后再洗澡,洗澡时水温不要太高,时间也不要太长。24小时后,如果接种部位没有异常,就可以正常洗澡。
误区二:接种后适度运动可提升免疫效果
有人为了“加强”疫苗的效果,在打完疫苗之后就去剧烈运动,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接种疫苗之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开始工作,产生抗体,这个过程需要身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剧烈运动会使身体过于劳累,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发挥,也不利于抗体的产生,而且剧烈运动还会加快接种部位的血液循环,造成接种部位更疼更肿。打完针的1~2天内,不要做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游泳、健身等,可以散散步,做一些轻度的运动,也要好好休息,给身体留出足够的精力来应对免疫反应。
误区三:接种后过度进补“加强营养”
有些人觉得打完疫苗之后要吃很多东西补充营养,这样身体才能产生抗体,所以他们就吃了许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还喝了补品。其实这样做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接种完疫苗后,人体的消化功能会有所下降,这个时候大量进补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状况。正常饮食已经可以满足身体产生抗体需要的营养,不需要大量补充。接种完之后保持饮食清淡均衡即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不要吃辛辣刺激、容易过敏的食物。
误区四:接种后轻微不适即刻用药
接种疫苗之后,有的人会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低热、头疼、疲乏、接种部位酸痛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免疫反应,大概1~2天就能自己好起来,不过有些人想赶紧舒服些,就马上吃退烧药、止痛药,这可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退烧药、止痛药之类的药物会抑制人的免疫反应,影响抗体的生成,所以,要是接种之后感觉有点不舒服,但是又不是很严重,不妨先不用吃药,多休息、多喝水,让身体自己慢慢恢复,要是症状加重,或者超过三天还没好,就该去看医生,按照医生说的来吃药。
误区五:接种后忽略不良反应观察
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接种疫苗后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在接种后没有按照规定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回家后也不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虽然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等急性严重不良反应,一般在接种后30分钟内就会出现,所以去接种点的时候要留观30分钟,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这种紧急情况,以免出现生命危险。回家后1~2天也要注意观察,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皮疹、面部肿胀等症状,一定要马上就医。
正确的疫苗接种后护理对疫苗的效果和自身的健康都非常重要,避免上述误区,科学护理,让疫苗更好地发挥它的保护作用。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接种后反应也不一样,如果对护理有疑问,可以及时咨询医生或者接种点的工作人员。
(单位:茶陵县下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市:湖南省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