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饮食习惯与肥胖:现代饮食的陷阱与健康选择
2025-03-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2963

撰文/罗瑞琼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面临体重超标甚至肥胖的困扰。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及多种癌症。很多人把肥胖简单地理解为“吃得多、动得少”,虽然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现代饮食中隐藏的“陷阱”更值得我们关注。

隐藏在美味中的高糖陷阱

糖是许多人饮食中难以察觉的“隐形杀手”。除了明显的甜食外,许多咸味食品中也含有大量糖分,如番茄酱、沙拉酱、瓶装饮料甚至面包和麦片。糖能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但摄入过量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促使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长期高糖饮食不仅导致体重增加,还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脂肪肝的风险。

高脂饮食与肥胖的关系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但过多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大大提高肥胖的风险。现代快餐、油炸食品、糕点和加工肉制品中常含有大量不健康脂肪,这些食物热量高、饱腹感却不足,容易导致过量进食。过多的脂肪摄入还会加重肝脏负担,促进内脏脂肪堆积,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加工食品的过度摄入

加工食品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它们方便、美味、保存期长,但这类食品中往往含有大量添加剂、糖、盐和不健康脂肪。反复加热和加工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化合物。长期依赖加工食品,会使人体逐渐适应高盐高糖口味,降低对天然食物的兴趣,影响整体营养平衡。

饮食结构的失衡

很多人为了方便,常常省略早餐,午餐随便应付,晚餐则大吃一顿,甚至深夜加餐。这样的饮食模式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代谢节律,还容易造成热量摄入集中、夜间能量过剩。研究发现,晚餐吃得过饱与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堆积等密切相关。另外,饮食中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的摄入不足,也是导致肥胖和慢性病风险升高的重要原因。

健康饮食习惯的建立

要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饮食观念。核心原则是控制总能量摄入,平衡营养,选择天然、少加工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增加饱腹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全谷物相比精制谷物保留了更多的膳食纤维和营养素,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肠道健康。在蛋白质来源上,尽量选择鱼类、瘦肉、豆制品和低脂奶制品,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脂肪的摄入要适量,优先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和坚果,减少动物脂肪和含反式脂肪的食品。

注意饮食节奏与进食环境

规律的饮食时间有助于维持代谢平衡,建议按时吃早餐、午餐和晚餐,避免过度饥饿导致暴饮暴食。同时,吃饭时专注进食,减少分心,如边看电视边吃饭,容易不知不觉摄入更多热量。放慢进食速度,让大脑有足够时间感知饱腹信号,也有助于控制食量。

限制含糖饮料和高能量零食

很多人每天习惯一杯奶茶、含糖咖啡或碳酸饮料,这些饮品含有大量隐藏糖分,极易导致热量过剩和脂肪堆积。用白水、茶、无糖咖啡或自制果蔬水代替,是更健康的选择。同样,薯片、饼干、巧克力等高能量零食应尽量减少,必要时可以用坚果或水果替代。

外食与社交饮食的平衡

在现代社会,外食和聚餐不可避免。面对餐馆的高盐高油菜品,要学会理性选择,比如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减少煎炸或裹粉油炸食品的摄入,主动减少调味酱的使用,注意菜品分量。如果一次吃不完,可以打包,避免硬吃完所有食物。在社交场合中,保持对自身健康的意识,合理安排饮食,是长期控制体重的关键。

肥胖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它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生活方式紊乱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饮食中充满了各种看似方便、美味的陷阱,我们在追求味觉满足的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只有通过科学认知、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以及适度运动,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肥胖及其引发的健康问题。饮食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影响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选择的智慧,少一份盲目跟风,就能为自己和家人守护更长久的健康。

(单位: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干活陪聊做手术……世界机器人大会“钢铁选手”集体出道
机器人总动员!这场盛会让科幻照进现实
推荐阅读
世界防治肥胖日 | 这份体重管理“秘诀”请收好!
2025-05-11 新华社
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评估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新工具
2025-03-24 北京科技报
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儿童肥胖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别让“胖”成为孩子的负担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