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冠心病发作前身体发出的信号
2025-03-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2114

撰文/翟美芳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急性发作常因未被及时识别而延误治疗。医学研究表明,约50%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1周会出现预警信号,但这些信号可能被误认为“疲劳”或“消化不良”而被忽视。本文结合《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2025版)》及美国心脏协会(AHA)最新共识,系统解析冠心病发作前的身体信号及其科学机制。

一、典型预警信号的科学解析

1.胸骨后压迫性疼痛

这是最典型的冠心病前兆,表现为胸骨中下段或心前区的紧缩感、压迫感,常因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3~5分钟缓解。其机制为心肌供氧与需氧失衡,导致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需注意,疼痛若放射至左肩、下颌或背部,提示病变范围较广。

2.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

平卧时突发气短,需垫高枕头方可缓解,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凌晨2-4点发作),提示左心衰竭导致肺循环淤血。研究显示,此类症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已达Ⅱ~Ⅲ级,需立即进行BNP检测及超声心动图评估。

3.消化系统异常表现

约30%的老年患者以“胃痛”为主诉就诊,其特点为疼痛与进食无关,服用抑酸药无效,常伴恶心、呕吐。机制为心脏下壁缺血时,刺激膈神经引发上腹部不适,易被误诊为胃炎或胆囊炎。

4.神经精神症状群

突发头晕、黑蒙甚至短暂意识丧失,多因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导致脑灌注不足。此外,焦虑抑郁状态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诱发冠脉痉挛,形成“心理-生理”恶性循环。

二、特殊人群的隐性信号

1.糖尿病患者的“无痛性心梗”

高血糖损伤神经末梢,导致约20%的糖尿病患者心梗时无胸痛,仅表现为乏力、大汗或血压骤降。此类患者需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如高敏肌钙蛋白)。

2.女性的非典型表现

女性患者更易出现颈部紧缩感、后背疼痛或极度疲劳,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内皮功能失调有关。研究显示,女性心梗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比男性晚1.5小时。

3.老年人的“沉默型缺血”

75岁以上老人可能仅表现为意识模糊、食欲减退或尿失禁,因脑部对缺氧更敏感。此时需紧急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重点关注V7~V9导联的ST段改变。

三、预警信号的鉴别与应对

1.与消化系统疾病的鉴别

心源性胸痛需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区分:前者疼痛与体位无关,后者常因平卧加重;前者服用硝酸甘油有效,后者需抑酸药缓解。

2.与骨骼肌肉疾病的鉴别

胸壁肌肉拉伤或肋软骨炎的疼痛位置固定,深呼吸或按压时加重,而心绞痛位置模糊,休息后缓解。

3.紧急处理原则

立即停止活动:任何疑似心绞痛发作时,应原地休息,避免用力排便等增加心脏负荷的行为。

硝酸甘油使用:舌下含服1片,5分钟后未缓解需呼叫急救,避免连续服用超过3片。

氧疗与监护:有条件者给予4~6L/min鼻导管吸氧,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四、结论

冠心病发作前的身体信号是心脏发出的“求救警报”,其识别需结合症状特点、高危人群特征及科学检测手段。典型胸痛、呼吸困难及消化系统异常是三大核心信号,而糖尿病、女性及老年患者常呈现非典型表现。掌握“1120原则”(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含服硝酸甘油1片后5分钟未缓解需拨打120),配合心电图、肌钙蛋白等快速诊断技术,可显著提升心梗救治成功率。正如《欧洲心脏杂志》所述:“时间就是心肌”,识别信号即是拯救生命的第一步。

(单位:保定市满城区人民医院,省市:河北省保定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之路:护理与运动
2025-03-24 北京科技报
冠心病的“潜伏期”:早期症状为何不容忽视?
2025-03-24 北京科技报
想要预防冠心病?记好这些让你远离冠心病!
2025-03-24 北京科技报
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要点:从用药到生活习惯全解析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