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除标注外均由中国科协供图
▲观众参观大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孙昌璞认为,科学家应该负起科学责任,承担起为社会公众做科普的任务。“至少不要让大家觉得量子科技是无所不能的。”他举例说,日常个人微信聊天根本不需要量子加密。量子加密在国家安全这种特殊领域应用才有价值,但目前距离真正使用还有相当远的距离。“科学家有责任让公众正确认识量子,不被伪科学牵着走。”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当下,人工智能(AI)已深度融入科技创新,成为科研人员提升效率、突破瓶颈的“得力助手”。但同时,AI造假也更加难以分辨。
“AI技术的加持让科研灰色地带愈发复杂。”但孙昌璞直言,“我不主张在科学研究中禁止使用AI,它应该像当年计算器、计算机的出现一样,是一个提升科研效率的好工具。”
“我一直在倡导科学家要有良心、有羞耻心,自己去约束自己。”孙昌璞表示,这也是科学责任的一部分,“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虚假,作为科研人员应该很不屑使用AI造假,要认为这是可耻的。”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毕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