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肖斌
在皮肤科诊室里,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面颊红得像喝醉了酒,鼻尖上丘疹此起彼伏,遇上高热天气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症状就会加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玫瑰痤疮”,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现代医学把玫瑰痤疮归结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毛囊虫感染等因素,而中医则将其归类为“酒渣鼻”“赤鼻”,认为它是由肺胃积热,血热瘀滞造成的,相比内服药物的慢慢调理,中医外治法凭借直达病所的优势,在玫瑰痤疮的治疗中尤为重要,从古老的火针疗法到现代改良的中药面膜,每一种方法都蕴含着东方医学的智慧。
火针:借“火”之力,化瘀散结
火针疗法是中医外治的“利刃”,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焠刺”的记载。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红斑、丘疹、脓疱,用火针疗法,可利用高温刺激,达到多重治疗效果。治疗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皮损的大小,选择不同粗细的钨钢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快速点刺皮损处,整个过程像闪电般快,患者仅有轻微刺痛感。
这种疗法的巧妙之处在于“火”和“针”相辅相成,一方面高温可以瞬时杀死毛囊里的蠕形螨,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的生存环境,就像给皮肤做了一次“高温消毒”;另一方面火针带来的热量能够温通经络,推动局部气血流动,化解淤积的热毒。临床数据显示,对于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火针治疗3~5次后皮损消退率能达到70%以上,特别是针对反复发作的顽固丘疹效果明显。
需要强调的是火针治疗后要严格防晒和保湿,防止针孔感染,医生一般会配合紫草油等中药外涂,既保护了创面,又增强了清热解毒的作用,这“以热制热”的治疗方法,颠覆了人们“炎症要冷敷”的传统认识,体现出中医“辨证施治”的灵活思维方式。
中药面膜:草本力量,温和修复
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来说,温和的中药面膜会更好些,中医觉得这类患者大多存在“血热浮络”,也就是热邪藏在血里,造成面部毛细血管一直扩张,所以中药面膜多数选凉血祛斑,活血通络的药材,像紫草、丹皮、赤芍、马齿苋这些。现代工艺把传统中药方剂超微粉碎成细腻的药粉,使用时用蜂蜜或者酸奶调敷在脸上,形成一层透气的草本膜,蜂蜜的滋润性和中药的药性相结合,既不会像普通的面膜那样有刺激,又能使有效成分慢慢渗透进皮肤里,紫草里的紫草素有着明显的抗炎,抑制血管扩张的作用,丹皮酚可以阻止组胺引发的皮肤红斑现象,马齿苋被证实能够改善皮肤屏障,减轻敏感状况。
临床当中,中药面膜会与穴位按摩相配合,医师在敷膜之前会对合谷、曲池这些清热穴位加以按揉,通过经络传导来提升药效,针对那些被红斑长期困扰的患者而言,每周2~3次的中药面膜疗法,慢慢可以降低血管扩张度,令面部泛红从“持续性”转变为“阵发性”,进而恢复到正常肤色,和化学焕肤相比,中药面膜几乎没有恢复期,比较适合那些需要日常交际的患者。
综合外治:辨证组合实现增效减毒
中医外治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一种方法上,更多的是多种方法的组合。对于复杂型玫瑰痤疮,医生会采用“火针+中药面膜”的序贯疗法,先用火针去除明显的丘疹脓疱,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再用中药面膜调节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就像先“清障”再“修护”。
如今,随着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深入,中医外治法也在不断创新,有人将火针和强脉冲光结合起来,既发挥火针的祛瘀作用,又用光疗封闭异常血管,有人把中药面膜做成缓释型,让有效成分的作用时间延长到8小时以上,这些创新让古老的疗法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中医外治这把精准的“手术刀”,对待玫瑰痤疮这个顽疾,它既守住了传统医学的味道,又加了一抹现代科技的新鲜味儿。火针那种立竿见影的快感、面膜润物无声的效果,其实都在讲述中医“天人合一”的故事。通过皮肤与机体之间的协调,让受损的脸蛋重拾健康,这是中医治疗带给患者的力量,更是让患者相信这治愈力量的根源。那些源于自然的疗法,带给患者的不仅是皮肤的好转,还有温润却又坚定治愈力量的传递。
(单位:长沙富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长沙芙蓉富鸿诊所,省市:湖南省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