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贻杰
秋冬交替之时,咳嗽痰多的状况在人群里变得越发普遍起来,许多人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自己买些止咳药或者化痰药吃,殊不知这种“乱吃药”的做法也许会弄巧成拙,既不能有效地解决症状,反而会耽误病情,甚至还会引发别的健康麻烦。
咳嗽痰多滥用药,风险不容忽视
咳嗽痰多虽是小病,背后病因却复杂。从中医角度说,痰的形成和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有关。肺主呼吸,肺要宣发和肃降,如果肺失宣降,津液代谢出问题,就容易形成痰;脾主运化,如果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差,水湿不能正常运化,也会聚成痰,这就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主水,如果肾阳不足,水液代谢乱了套,也容易产生痰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地用止咳药、化痰药,往往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像一些强力的止咳药,会把痰堵在呼吸道里面,加重肺的负担,引起炎症久治不愈;还有一些寒凉的化痰药,如果用得不对,会伤了脾胃的阳气,进一步影响水湿的运化,使痰多的症状越来越重。所以,面对咳嗽痰多,我们要辨证施治,找到问题的根本,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二陈汤:中医化痰的经典方剂
二陈汤就是中医治疗痰湿证咳嗽痰多的经典方,最早见于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子只有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看似简单,却藏着很深的中医理论和配伍智慧。
半夏是二陈汤的君药,性温、味辛、有毒,但经过炮制后毒性大大降低。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针对痰湿的本源,燥湿化痰,还可治疗痰浊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陈皮是臣药,性温,味辛、苦,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协助半夏燥湿化痰,又理气宽中,使气行则痰行,健脾,从源头上减少痰的产生。
茯苓为佐药,其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少痰的生成,又健脾,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与陈皮相辅相成。甘草为使药,其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既能帮助化痰止咳,又能调和半夏的毒性及其他药物的性味,使全方配伍更为调和。
二陈汤的配伍符合中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治疗原则,对于痰湿阻肺、脾胃不和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这类患者的痰液一般表现为白色稀黏状,易咳出,还可能出现舌苔白腻、脉象滑等表现。
二陈汤的适用范围与禁忌
二陈汤并不是所有的咳嗽痰多都适用,中医把痰分成寒痰、热痰、燥痰等,二陈汤主要是治寒痰、湿痰,要是热痰,痰黄稠、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就要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清热化痰的药,比如黄芩、瓜蒌之类的,要是燥痰,痰黏稠,不好咳出来,咽干口燥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就不适合用二陈汤,应该用润肺化痰的药,像贝母瓜蒌散之类。
使用二陈汤的注意事项
在用二陈汤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事情,因为半夏是有毒的,一定要用炮制过的饮片,而且要按照医嘱规定的量来吃,不能自己多喝,孕妇、哺乳期妇女还有身体弱的人用之前最好先问一下医生,喝二陈汤的时候,还要少吃生冷、油腻、辛辣这些刺激的东西,这样才不会影响药效或者让病更重。
咳嗽痰多的日常调理
除了吃药,平时生活中的调理也很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不要让干燥的空气刺激呼吸道,多喝水,可以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一些健脾化痰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冬瓜等,还要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
当我们遇到咳嗽痰多的时候,我们不能乱吃药,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二陈汤是中医化痰的代表方,也是治疗咳嗽痰多的有效方法,但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让我们远离咳嗽痰多,拥有健康的身躯。
(单位:溆浦县双井镇中心卫生院,省市:湖南省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