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减重为何困难重重?解读体重反弹的背后原因
2025-03-1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4297

撰文/王玉金

3月9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健康倡议,标志着体重管理已上升为全民健康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目前超重及肥胖人数已达4.02亿,居全球首位,几乎占全球总数的一半。肥胖不仅是形体问题,更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等200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正因如此,体重管理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社会共识、国家任务。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场景:许多人在“节食-瘦身-反弹”的循环中挣扎。减重之难,远超想象。这背后到底是方法问题,还是机制使然?

节食减重为何难以维持

许多人减肥的第一步就是“少吃”。短时间确实能带来体重下降,但问题在于这种方式容易激活身体的“节能机制”。当热量摄入骤减,人体会误以为进入“饥荒期”,于是自动降低基础代谢率来“节省能量”。这意味着你哪怕吃得不多,也难以燃烧掉足够热量,减重速度减慢甚至停滞。长时间节食还会导致肌肉流失。而肌肉是身体燃烧热量的主力军,一旦流失,代谢能力下降,即便稍微恢复正常饮食,也容易迅速反弹。

脂肪细胞的“记忆效应”

很多人不知道,脂肪细胞一旦形成,就很难消失。减肥过程中,我们所说的“减脂”其实并非脂肪细胞数量减少,而是它们的体积缩小。但一旦恢复饮食,这些脂肪细胞便迅速吸收营养、重新膨胀,导致体重反弹。

脂肪细胞还具有一定的“记忆效应”,当人体曾经达到一个较高的体重水平时,脂肪细胞数量可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增加,即使后来通过节食或运动瘦下来,脂肪细胞并不会“死去”,而是以“休眠”状态潜伏体内,一有机会就重新储存脂肪。这种“脂肪记忆”使得身体对体重下降产生“抵抗”心理,努力将体重拉回到原来的水平。

大脑对体重有“设定点”

人体的体重存在一个“大脑设定点”,即大脑中下丘脑对当前体重有一个“默认值”。当我们试图通过减重偏离这一设定值时,大脑会通过调节食欲、能量消耗和激素分泌等手段,强行将体重拉回原始水平。这种调节机制也可以理解为人体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避免因体重过轻而导致生存风险。设定点理论虽然仍处于研究阶段,但与现实经验高度吻合:很多人减肥成功后,身体会不自觉增加饥饿感,减少活动欲望,甚至出现情绪低落,这些都可能是大脑在“抗议”体重的快速下降。

激素变化是关键因素

体重调节是复杂的激素系统协作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是胰岛素、瘦素和饥饿素三种激素。胰岛素负责调节血糖和脂肪储存;瘦素由脂肪细胞分泌,用于抑制食欲;饥饿素则由胃分泌,用于刺激食欲。减肥过程中,脂肪减少导致瘦素水平下降,使大脑误以为身体处于“饥荒”状态,促使我们吃得更多。而饥饿素则相应升高,增强食欲。胰岛素敏感性可能随着饮食变化发生波动,进一步影响脂肪储存和能量利用。这些激素的波动并非一时一刻恢复正常,它们的调节过程往往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生活方式的不稳定

大多数人的减肥方法更像是一场“战役”,而非长期战略。一旦目标达成,很多人就放松警惕,回归原来的饮食和生活节奏。这种“临时性改变”很难构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也就无法真正实现体重的稳定控制。研究发现,真正能够长期保持体重下降的人,往往在饮食结构、运动频率、作息时间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行为模式。他们不再将减肥视为短期任务,而是一种生活的常态。

心理因素不可忽视

人在焦虑或抑郁状态下更容易进食高糖高脂的“安慰食物”,这不仅加剧能量摄入,还会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现代社会对“完美身材”的期待让很多人处于长期的自我否定和压力之中,这种负面心理可能反而让减重过程变得更难持续。心理和情绪的稳定,是维持健康体重不可或缺的一环。

减肥这件事,从不是一场意志力比赛,而是对抗整套生理与心理机制的长期战役。每一次体重反弹的背后,都是身体在“抗议”短视策略。我们需要的,是理解身体运行规律,构建长期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让健康成为常态,而不是挑战。只有国家层面的系统支持与个人长期行动同步推进,才能真正打破“减重-反弹”的魔咒,迎来全民健康的新常态。

(单位: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省市:山东省聊城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干活陪聊做手术……世界机器人大会“钢铁选手”集体出道
机器人总动员!这场盛会让科幻照进现实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