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志
在体检报告里看到“肺结节”这三个字,很多人瞬间心头一紧,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肺癌”的阴影,仿佛被宣判了“重病”。但实际上,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大多数肺结节都是良性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肺结节的神秘面纱,学会看懂体检报告中的肺结节。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上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简单来说,它就像是肺部出现的一个小“疙瘩”。根据结节的大小,可分为微小结节(直径<5毫米)、小结节(直径5~10毫米)和肺结节(直径10~30毫米);根据结节的密度,又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
肺结节形成的原因
肺结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并不一定都与肺癌有关。
感染因素:肺部感染是导致肺结节的常见原因之一。比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肺部后,在炎症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结节。像肺结核,治愈后可能会在肺部留下钙化灶,在影像上就表现为结节。
良性肿瘤:肺部的一些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脂肪瘤等,也可能以肺结节的形式出现。这些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免疫性疾病: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肉芽肿性血管炎等,可能会累及肺部,形成肺结节。这些结节是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结果。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粉尘、烟雾等环境中,吸入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在肺部沉积,刺激肺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形成结节。例如,煤矿工人、石棉工人等,由于长期接触粉尘,患肺结节的风险相对较高。
如何看懂体检报告中的肺结节描述
结节大小
结节的大小是判断其性质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一般来说,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就越高。微小结节通常恶性概率较低,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复查;而直径超过2厘米的结节,恶性的风险相对增加,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结节密度
实性结节:在影像上表现为均匀的实性密度,其恶性概率相对较低,但也需要结合其他特征进行判断。
磨玻璃结节:就像透过磨玻璃看东西一样,结节的密度比正常肺组织略高,但又能看到其中的血管和支气管影。磨玻璃结节有可能是早期肺癌的表现,但也有可能是炎症、出血等良性病变。如果磨玻璃结节持续存在且逐渐增大,或者出现实性成分,恶性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部分实性结节:同时包含实性成分和磨玻璃成分,这种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对较高,需要密切关注。
结节形态
结节的形态特征也能提供一些线索。边缘光滑、规则的结节,良性可能性较大;而边缘不光滑、有毛刺、分叶、胸膜牵拉等征象的结节,恶性的可能性较高。例如,肺癌结节常常表现为边缘有毛刺,就像刺猬的刺一样,这是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表现。
发现肺结节后该怎么办
定期复查
对于大多数良性可能性较大的肺结节,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复查的时间间隔根据结节的大小、密度和形态等因素而定,可能是3个月、6个月或者1年。如果结节在复查过程中没有变化,可以继续观察;如果结节增大、密度增加或者出现其他可疑征象,就需要进一步检查。
进一步检查
如果怀疑结节有恶性可能,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增强CT、PET-CT、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增强CT可以通过注射造影剂,更清晰地显示结节的血液供应情况,有助于判断结节的性质;PET-CT可以检测结节的代谢活性,恶性结节的代谢活性通常较高;经皮肺穿刺活检则是直接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肺结节性质的“金标准”。
手术治疗
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肺结节,或者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结节明显增大、性质恶化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目前,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肺结节的常用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总之,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大多数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当我们看到体检报告中的肺结节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对待,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肺结节的性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单位:新乐市医院,省市:河北省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