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吴展桐
体检结束拿到B超报告,不少女性会在“乳腺超声描述”里看到一串让人紧张的文字:“乳腺BI-RADS分级3类/4类/5类结节”,随后脑海中便浮现出“是不是癌?”“要不要手术?”“严重吗?”等疑问。其实,这些分级并不是医生的“判刑”,而是一套国际通用的风险评估系统,用于帮助医生判断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可能,并指导下一步是否需要观察、穿刺或手术。
什么是BI-RADS
BI-RADS,全称是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由美国放射学会制定,是目前全球乳腺检查中广泛使用的标准化评估系统。它适用于乳腺X线钼靶、超声、MRI等影像检查。BI-RADS分级通过图像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可能,并给出下一步的处理建议。分级从0到6级,数值越高,提示恶性风险越高。
0类结果不确定,需补充检查;1类正常;2类良性病变,不需处理;3类大概率良性,建议观察;4类可疑恶性,建议穿刺;5类高度疑似恶性,建议尽快手术;6类已确诊为癌症(病理已证实)。
3类结节:大概率是良性,需观察
BI-RADS 3类的结节,恶性可能小于2%,大多数是纤维腺瘤、囊肿、乳腺增生结节等良性改变。超声下,这类结节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均匀,无钙化或血流丰富现象。医生通常不会建议立即穿刺或手术,而是推荐6个月至1年复查一次乳腺超声,动态观察它是否有变化。如果多次随访无变化,可继续观察。不要惊慌,也不要忽视,坚持定期随访,做好乳腺自检,如有突然增大、变硬或出现新症状,再及时就诊。
4类结节:可疑恶性,分情况处理
BI-RADS 4类表示“可疑恶性”,但这个等级并不是一刀切,它本身又细分为:4A类轻度可疑(恶性概率3%~10%);4B类中度可疑(恶性概率10%~50%);4C类高度可疑(恶性概率50%~95%)。超声特点包括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结构杂乱、伴有微钙化、血流信号丰富等。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乳腺穿刺活检,取一小部分组织做病理检查,以确认结节性质。4类不等于就是癌,尤其是4A类,大多数穿刺结果也是良性。关键是配合医生完成病理检查,明确结节性质后做下一步处理。有些4A结节,即便活检良性,仍建议短期内复查。
5类结节:高度疑似恶性,需尽快处理
BI-RADS 5类提示“高度恶性倾向”,影像表现非常典型,如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内部强回声或钙化灶;侵袭性生长、周围组织受累;血流丰富。这类结节恶性可能性超过95%,医生会立即建议穿刺确诊并尽快手术,同时不要因为“癌”的可能性而过度惊慌,现代乳腺癌早期治疗手段成熟,术后生存率高。关键是配合检查、尽快确诊、规范治疗。
不是所有结节都危险,大多是良性
据统计,80%~90%的乳腺结节是良性的,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乳腺结节常常是激素水平波动所致。例如乳腺纤维腺瘤常见于20~35岁的女性,多为良性,单纯囊肿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不需干预,增生性病变与月经周期、妊娠哺乳有关,一般不恶化。因此,即便被评为BI-RADS 3类,也不必“谈结节色变”。只要定期复查,监测它的变化,完全可以放心生活。
女性该怎么保护乳腺健康
乳腺结节虽然常见,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降低病变发生和恶化的风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学会缓解压力,情绪稳定对内分泌调节有益,控制高脂肪、高糖饮食,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减肥药等,成年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B超一次,40岁以上可加做钼靶检查,学会乳房自检,月经后5~7天摸一摸乳房是否有硬块或不对称变化。
“BI-RADS 3类、4类、5类”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医生依据影像特点做出的风险评估分类。3类多为良性,建议观察;4类需穿刺进一步明确;5类则需尽快确诊和治疗。乳腺结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健康的忽视和误解。只要你有正确的认知、理性的心态、规范的随访,就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合适的判断和选择。与其被一份B超报告牵动情绪,不如用科学的方法做健康的掌舵人。
(单位: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