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罗门初
人工流产术(人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是指因非意愿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是一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但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子宫穿孔是人流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子宫穿孔是指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穿透子宫壁,导致大出血、感染,甚至损伤邻近器官(如肠管、膀胱)。那么,如何预防和处理子宫穿孔呢?接下来进行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子宫穿孔
子宫穿孔是指人流手术中,探针、吸管、刮匙等器械穿透子宫壁,造成子宫肌层破裂。根据穿孔的大小和位置,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内脏损伤。
人流术出现子宫穿孔的高危人群主要有: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子宫位置);多次人流或刮宫术史(子宫壁薄);哺乳期或产后子宫(子宫柔软);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剖宫产手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子宫肌瘤或腺肌症。
二、如何预防子宫穿孔
1.术前充分评估,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孕产史、人流次数、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肌瘤剔除术)。注重完善检查,通过B超确定子宫位置、大小、形态,排除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建议在孕6~10周内手术,子宫大小适中,风险较低。
2.术中规范操作
(1)轻柔探查宫腔:使用探针时动作轻柔,避免暴力操作减少损伤。(2)超声引导下手术:有高危因素者建议在B超监测下进行,实时观察器械位置。(3)避免过度搔刮:吸宫时负压不宜过高,一般控制为400~500mmHg,避免反复刮宫。(4)警惕异常感觉:如器械进入无阻力或进入深度超过原来所测得的深度,提示子宫穿孔,需立即停止操作。
3.术后密切观察
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腹痛情况,如出现剧烈腹痛、血压下降、阴道流血多、B超提示盆腔积液等需警惕子宫穿孔可能。
三、发生子宫穿孔如何处理
1.立即停止手术
发现穿孔后,应立即停止操作,避免进一步损伤。
2.评估穿孔大小与出血情况
(1)小穿孔:如探针或吸管所致且无活跃出血时,可严密观察。(2)大穿孔:如卵圆钳或刮匙造成或伴持续性出血,需立即剖腹或腹腔镜探查修补。(3)评估要点: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穿孔位置、范围及是否合并腹腔内出血。同时需注意肠管、膀胱等邻近器官是否受损,避免遗漏复合伤。
3.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等指标,警惕失血性休克。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白等表现,提示腹腔内出血可能,需快速补液扩容并备血。同时观察腹痛程度及范围,腹膜刺激征阳性者需紧急手术干预。
4.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
小穿孔无并发症者保守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腹痛和阴道出血情况。若穿孔能够自行愈合,且没有其他异常,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大穿孔、持续出血或合并脏器损伤者手术治疗。
5.预防感染
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盆腔感染,尤其合并肠管损伤时需覆盖厌氧菌。同时注意阴道出血情况,避免宫腔积血继发感染。监测体温、血象及腹痛变化,预防感染性休克。
6.术后随访观察
出院后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子宫恢复情况,观察有无迟发性并发症如宫腔粘连。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减少感染风险。同时指导患者避孕及后续生育计划。
四、如何降低人流术风险
首先,选择正规医院,确保医生经验丰富,设备完善。其次,术前充分沟通,了解手术风险,配合医生评估。再次,科学避孕,减少意外妊娠,避免多次人流。
人工流产术对女性的生殖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除了术中出现子宫穿孔、出血、人流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外,还有远期并发症。尤其是反复多次手术者,可能导致宫颈粘连、宫腔粘连、慢性盆腔炎、子宫腺肌症、继发不孕等,大大降低了生育期女性的生活质量,但通过术前评估、规范操作和及时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风险。预防子宫穿孔的发生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如果您属于高危人群,务必告知医生你的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和制定手术方案,必要时选择超声引导下手术,确保安全。术后如有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请立即就医!
(单位:黑水县妇幼保健院,省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