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子宫肌瘤的真相:什么样的肌瘤必须处理?
2025-03-1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3564

撰文/王文娴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生率为20%~25%,研究显示,到了50岁,超过一半的女性可能在体检中发现子宫肌瘤。面对这种“高发”但多数情况下“无害”的疾病,许多女性一听“肌瘤”二字就感到焦虑,甚至陷入“是否需要立刻手术”的两难抉择。事实上,大多数子宫肌瘤都是良性的,也并不一定需要处理。关键在于搞清楚:什么样的肌瘤可以观察?什么样的肌瘤必须干预?了解子宫肌瘤的真相,才能不被过度治疗,也不会耽误治疗。

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起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受雌激素刺激会加速生长。根据肌瘤在子宫的位置不同,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肌壁间肌瘤位于子宫肌肉层,是最常见的类型;黏膜下肌瘤向子宫腔内突出,易引起月经量多、周期紊乱;浆膜下肌瘤向子宫外突出,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如膀胱或直肠。还有少数肌瘤通过蒂与子宫连接,称为“带蒂肌瘤”,如果蒂发生扭转,可能引起急腹症。

子宫肌瘤一定会有症状吗

子宫肌瘤并不总是伴有症状,许多女性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静默型”肌瘤,这类情况通常不需要处理,只需定期随访。然而,部分肌瘤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影响子宫功能,引发临床症状,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间出血、腹部胀感或包块感、尿频、便秘、不孕、流产,甚至出现腹痛,尤其是带蒂肌瘤发生扭转时。但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完全取决于肌瘤的大小,而更多与肌瘤的位置有关,一个直径3厘米的黏膜下肌瘤,可能引起严重贫血,而一个8厘米的浆膜下肌瘤,可能完全无感。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要处理

是否有明显症状:如有持续的月经过多,导致贫血、头晕、乏力,或反复不规律出血,需积极评估肌瘤与症状之间的关系。若证实是肌瘤引起,应考虑干预。

是否影响生育功能: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若肌瘤导致子宫腔变形、阻塞输卵管开口,或干扰胚胎着床,应在备孕前处理。特别是黏膜下肌瘤,即使较小,也可能导致不孕或流产,宜及早评估。

肌瘤生长速度是否异常:肌瘤一般生长缓慢,如果在短期内(如6个月内)快速增大,或绝经后非但未缩小反而增大,应警惕恶变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肉瘤。

是否出现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直肠或输尿管,造成尿频、尿潴留、便秘或肾积水等功能障碍,属于处理指征。

是否影响生活质量:如腹部肿胀明显、反复腰酸腹坠、性生活不适等,影响日常生活,亦可考虑手术。

是否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绝经后肌瘤应逐渐萎缩,若反而增大或出血,应引起重视;妊娠期肌瘤若快速增大或引起并发症,也需个体化处理。

肌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药物治疗:激素调节类药物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抑制雌激素分泌使肌瘤缩小,多用于术前准备或围绝经期女性短期使用。孕激素类药物可减轻子宫出血,但作用有限,常用于症状控制。新型口服药物如部分选择性孕激素受体调节剂已在临床试用,副作用较小,但仍需密切监测。药物治疗适合小肌瘤或暂不手术者,但难以根治,停药后易复发。

微创手术: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适用于黏膜下肌瘤,可在保留子宫前提下彻底切除;腹腔镜或开腹肌瘤剔除术适用于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有生育需求者可优先考虑保子宫手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肌瘤供血使其坏死、缩小,适用于不愿手术或无生育需求者。术后可能出现一过性疼痛、发热等“肌瘤消融反应”。

高强度聚焦超声:非侵入性治疗,通过超声热能消融肌瘤组织,适用于部分肌瘤类型,尚属新兴技术,效果受位置和设备限制。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肌瘤体积大、症状严重、反复复发,或绝经后肌瘤异常增大者。对于无生育需求者,是根治方式之一。

肌瘤一定会恶变吗

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是良性的,恶变为子宫肉瘤的概率极低,为0.4%~0.8%。肉瘤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且常表现为肌瘤生长迅速、结构不规则、影像学提示坏死或出血。若出现这类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勿盲目观察拖延。

需要强调的是,“良性肌瘤恶变”的说法并不严谨。目前医学观点认为,大多数子宫肉瘤不是由肌瘤恶变而来,而是原发性的恶性肿瘤,与肌瘤属于不同性质。

如何科学管理子宫肌瘤

对于已知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应与医生建立良好的随访关系。无症状、无变大的小肌瘤,可每6~12个月复查一次B超,评估生长速度与位置变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高脂饮食、减少雌激素过度刺激,有助于延缓肌瘤发展。在心理层面,认识肌瘤“良性多、恶变少”的本质,避免因焦虑做出不必要的手术决策,既是尊重医学,也是保护自己。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理现象,不是洪水猛兽,也不必“谈瘤色变”。真正重要的,是看清楚它的性质、变化和影响,识别哪些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肌瘤,哪些则是必须处理的“隐患”。一味紧张或盲目拖延,都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不同,对肌瘤的处理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决策、合理管理,是对身体最好的尊重,也是维护生活质量的关键一步。

(单位:廊坊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省市:河北省廊坊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超声报告里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哪些需要担心?
2025-03-24 北京科技报
子宫肌瘤是“瘤”就一定要切?一文读懂它的治疗真相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警惕妇科“隐形杀手”:子宫肌瘤的真相与应对策略
2025-03-03 北京科技报
子宫肌瘤治疗新突破:从药物到微创手术的创新方案
2025-03-03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