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马水金
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是一种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发的心脏病。在生活节奏加快和不良生活习惯积累的背景下,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对于此类患者而言,除了接受专业治疗之外,居家护理也尤为重要。予以患者科学的用药指导,督促其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很有帮助。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冠心病患者的居家护理要点,从用药到生活习惯,分享一些实用性的建议。
一、冠心病的疾病知识介绍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逐渐积聚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对心肌血液供应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心肌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与营养物质,就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以及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的症状较为多样,轻者可能仅有胸闷、气短、乏力症状,重者可能还伴有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甚至会发生猝死。因此,患者一旦被确诊,就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且要加强居家护理,来控制病情进展。
二、居家护理中的用药指导,了解一下
冠心病患者一般都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病情发展,常用药物有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通过科学的用药指导有助于保证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
1.遵医嘱用药: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可以自主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患者及家属都需要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保证正确用药。
2.定时定量服药:冠心病药物一般都是需要定时服用,以维持血药浓度的稳定。患者可以通过设置闹铃、书写便签等方式,以确保能按时服药。用药期间,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防止同时用药而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3.注意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冠心病药物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出血倾向、低血压等副作用;患者需要注意观察自身反应,一旦有不适感,要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4.定期复诊:患者在家用药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并要根据医生建议来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并要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以保证药物安全有效。
5.妥善保管药物:患者及家属要将冠心病药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位置,不可以被阳光直射,不要存放在高温环境中;且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防止服用过期药物。
三、居家期间的生活习惯调整,也很重要
患者除了服用药物治疗外,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建议如下:
1.健康饮食:患者的日常饮食需要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6克;要注意限制高脂肪食物,尽量不吃肥肉、油炸食品等;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宜选择鱼、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并注意适当地补充钾、镁等矿物质,这对降低血压和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有一定帮助。
2.适量运动:患者保持适量的运动对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有益,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像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都可以,在运动时不可以做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在每次运动前后,需要做充分的热身和放松活动,可有效减少肌肉损伤与关节疼痛感。
3.戒烟限酒:吸烟、过量饮酒这都属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为吸烟可以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过量饮酒易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问题,为此,冠心病患者应坚决戒烟,积极戒酒。
4.控制体重:肥胖也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患者应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让BMI维持在18.5~23.9之间,对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有益。
5.规律作息:患者平时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不要熬夜或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血压、心率的稳定,从而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
总之,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科学的用药指导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患者应加强自我监测和管理,同时也要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以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单位: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