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三高人群护脑指南:血压、血糖、血脂管理与血管保养策略
2025-03-1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9499

撰文/高丽丽

在我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简称“三高”)已成为威胁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且三者常常相互影响,共同加速脑血管的病变进程。长期“三高”控制不佳,会导致脑血管硬化、狭窄甚至堵塞,大幅增加脑卒中(脑梗、脑出血)的发病风险。

一、“三高”如何悄悄“伤脑”

1. 高血压:血管破裂的“隐形推手”

血压长期处于高位,会对脑血管壁产生持续冲击,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弹性下降,逐渐形成微小动脉瘤。一旦血压骤升,脆弱的血管就可能破裂,引发脑出血。同时,高血压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甚至堵塞,造成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死。

2. 高血糖:血管的“甜蜜杀手”

长期血糖超标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此外,高血糖还会激活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让脑血管更易出现斑块,增加脑梗风险。

3. 高血脂:血管堵塞的“帮凶”

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过高时,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逐渐导致血管狭窄。当斑块破裂后,会形成血栓,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引发急性脑梗死。

二、科学管理“三高”,从日常做起

1. 血压管理:稳字当头

规律监测: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记录数值并绘制曲线图,方便观察波动趋势。血压控制目标一般为<140/90mmHg,高龄或有并发症者需遵医嘱调整。

规范用药:严格按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常见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氯沙坦等,需注意监测副作用(如脚踝水肿、干咳),及时反馈医生。

生活干预:减少钠盐摄入(每天<5克),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情绪剧烈波动。晨起缓慢起身,避免血压骤变。

2. 血糖管理:控糖不“失控”

精准监测: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一次),了解血糖长期控制情况。

饮食调控:遵循“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原则,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燕麦、荞麦、绿叶蔬菜;避免精制糖、油炸食品及含糖饮料。

运动辅助: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餐后1小时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

3. 血脂管理:“坏胆固醇”清零计划

指标监控: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将其控制在2.6mmol/L以下(高危人群需<1.8mmol/L),定期复查血脂四项。

饮食调整:减少饱和脂肪(如动物油、肥肉)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糕点)摄入,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及膳食纤维(如豆类、全谷物)。

药物干预:他汀类药物是降脂首选,需严格按医嘱服用,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肌酶水平,警惕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

三、血管保养:给大脑“上保险”

1. 饮食:打造血管“清洁套餐”

多吃护脑食物:富含抗氧化剂的蓝莓、草莓,含叶酸的菠菜、芦笋,以及橄榄油、黑巧克力等,有助于延缓血管衰老。

控制总热量:保持健康体重(BMI 18.5~23.9),避免肥胖加重血管负担。

2. 运动:激活血管“活力因子”

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三高”风险。

抗阻训练:适当进行哑铃、弹力带练习,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3. 情绪与睡眠:为血管“减压”

调节情绪: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血压波动,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社交活动释放压力。

充足睡眠:每晚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血糖、血压调节,加速血管老化。

四、警惕预警信号,把握急救时机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抓住脑卒中“黄金救治时间”(4.5~6小时)。

“120”口诀: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只手臂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聆)语言,说话不清或表达困难。

其他症状: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肢体麻木等。

“三高”不可怕,科学管理是关键。通过规范的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延缓血管病变,更能为大脑健康筑牢防线。记住,每一次坚持监测、每一份健康饮食、每一次规律运动,都是对未来的健康投资!

(单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朝阳地镇卫生院,省市:河北省承德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北京阵容成关注亮点
推荐阅读
三高人群怎么吃才健康?简单的饮食指南来了
2025-04-0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