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与记录方法
2025-03-1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2.7万

撰文/李亚芳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突破20%。家庭血压监测作为诊室血压的重要补充,具有便捷性、连续性和真实性优势。通过规范化的家庭监测,患者可以更精准地掌握血压波动规律,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将系统阐述家庭血压监测的设备选择、操作规范及记录方法,帮助患者实现科学自我管理。

一、家庭血压监测的准备工作

1.1 设备选择标准

推荐类型:优先选用通过ESH(欧洲高血压学会)或AAMI(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其测量误差可控制在±5mmHg以内。

禁用类型:避免使用腕式血压计及未校准的水银血压计,后者存在汞污染风险且操作复杂。

校准周期:建议每12个月将设备送至专业机构校准,或与诊室血压计进行对比校验。

1.2 测量环境要求

环境条件:在温度18~25℃、无噪声的室内进行,避免在饭后、运动后或情绪波动时测量。

体位规范:采用坐姿测量,背部紧贴椅背,双腿自然着地,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二、标准化测量流程

2.1 测量时间与频次

常规监测:每日固定2个时段测量,建议晨起后1小时内(服药前)及晚睡前各测量2~3次,每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记录。

特殊人群调整: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需加测站立位血压(卧位改站立后1分钟、3分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增加监测频次至每日4次,重点关注夜间血压。

2.2 操作规范要点

袖带适配:臂围≤32cm使用标准袖带,臂围>32cm需选用大号袖带,肥胖患者可选用锥形袖带。

排除干扰:测量前30分钟禁饮咖啡、浓茶,避免憋尿,测量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说话。

异常值处理:若连续3次测量值差异>10mmHg,应排查袖带位置、体位等因素后重新测量。

三、家庭血压记录方法

3.1 记录内容要素

基础数据:日期、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值(mmHg)、脉率(次/分)。

状态标注:记录测量前活动(如散步)、情绪状态(焦虑/平静)及用药情况。

异常标记:对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进行特殊标注。

3.2 记录工具选择

纸质记录本:设计包含上述要素的表格,建议使用16开本便于长期保存。

电子记录系统:推荐使用经认证的健康管理APP,支持数据云端存储及趋势图生成功能。

3.3 数据分析与应用

周期性总结:每周计算日均血压值,绘制月度波动曲线图,重点关注清晨高血压(晨起2小时内血压≥135/85mmHg)。

医疗反馈:就诊时携带完整记录,帮助医生评估降压效果及调整用药方案。

四、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4.1 设备管理

定期维护:每季度清洁血压计传感器,避免灰尘影响测量精度。

电池管理:当显示屏出现低电量提示时及时更换电池,避免电压不稳导致误差。

4.2 操作一致性

袖带定位:每次测量确保袖带中心与肱动脉搏动点重合,松紧度以能插入1~2指为宜。

重复测量:对首次测量值异常者,需间隔5分钟后进行第2次测量,取更接近的2次平均值。

4.3 特殊情况处理

心律失常患者:房颤患者建议选用具有不规则心律检测功能的血压计,并增加测量次数至3次。

旅行期间:携带便携式血压计时,应保持原有监测频次(如每日晨起、睡前各测2~3次),但因时差导致人体生物钟改变时,需根据目的地作息重新设定测量时间,建议到达后48小时内依据当地晨起后1小时及晚睡前时段建立新测量节律,确保数据反映真实血压波动模式。

五、结语

家庭血压监测是原发性高血压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规范化操作可显著提升血压控制率。患者需牢记“三固定”原则:固定设备、固定时间、固定体位,同时建立完整的监测档案。定期与医生共享数据,实现个体化治疗优化。通过持续自我监测,患者不仅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更能提升生活质量,真正实现“我的血压我做主”的健康管理目标。

(单位:邢台市南和区人民医院,省市:河北省邢台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沙金 “平替” 黄金?醒醒!这是一场美丽而危险的幻觉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